[发明专利]便携剪切式手动角钢切断机无效
申请号: | 201110256190.X | 申请日: | 2011-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7138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3-14 |
发明(设计)人: | 李刚;甘文辉;许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刚 |
主分类号: | B23D27/02 | 分类号: | B23D27/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23000 陕西省汉中市经***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便携 剪切 手动 角钢 切断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专利属于一种小型电力机具,具体涉及的是一种方便携带的剪切式手动角钢切断机。
背景技术
目前,剪切式角钢切断机的种类虽然很多,但都是固定的电动设备。电力、电信、铁路等部门的线路配网横担安装、铁塔搭建、变电设备维修等施工都是在野外进行,施工中的角钢切断作业一般都得在无电源的现场完成,因此,现有的剪切式角钢切断机都不能使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携剪切式手动角钢切断机,以适应野外无电源环境的角钢切断作业。
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便携剪切式手动角钢切断机,包括机架主体、上下刀架和刀片以及施力机构,所述下刀架和机架主体之间由两边的边导柱支撑形成间隔,并通过螺栓固定使下刀架和机架主体之间形成刚性连接;上刀架位于下刀架和机架主体之间,其两端分别套装在两边的边导柱上形成滑动配合;机架主体的中间有一个垂直通孔,该通孔中安装有一个中间导柱,中间导柱的下端头与上刀架固定连接,中间导柱的顶端固定有一个压块;施力机构由丝杠、套装在丝杠中间的棘轮棘爪摇臂组件和两个杠杆形式的钝角三角形撑拉板组成,两个撑拉板的钝角部位分别铰接在机架主体上端对称的且与机架主体铰接的两个连接块上,两个撑拉板的上端锐角部位分别铰接在旋合于丝杠两端的两个丝母上,两个撑拉板的下端锐角部位分别铰接在压块的两端;上刀片的刃口夹角α为95°~110°;下刀片的刃口夹角β为90°。
所述丝杠的两端头各安装有一个快速旋转丝杠的捏手。在无剪切阻力时,可通过旋转捏手使撑拉板快速开合。
所述上刀片的刃口为斜口,斜口的表面是两个连续的斜面,两个斜面与上刀片竖直平面的夹角分别为θ=80°,γ=45°。
所述下刀片由左右两个三角形刀片拼合而成,两个三角形刀片位于同一平面内。
剪切角钢时,摇动摇臂,通过棘轮棘爪转动丝将两个撑拉板上端收紧,撑拉板的下段阻力臂就会带动压块下压中间导柱并带动上刀架下行,对上下刀口之间的角钢剪切。由于上刀片的刃口夹角α大于下刀片的刃口夹角β,即大于90°,在剪切过程中,上刀片的刃口与角钢始终不会形成全面接触,而是从开始的两点接触逐渐过渡到小面积接触,因此阻力不大,省力。完成剪切后,可通过摇动摇臂或旋转捏手使撑拉板上段动力臂张开并带动下段阻力臂翘起,提升起上刀架,使上下刀口分开。
本发明构造合理,体积小、重量轻,方便携带,而且操作省力,剪切速度快,适应野外无电力环境作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整体构造示意图。
图2是上刀片的正面示意图。
图3是图2的A-A剖面图。
图4是下刀片的正面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剪切状态示意图。
图中:1.捏手,2.丝母,3.撑拉板,4.丝杠,5.棘轮棘爪摇臂组件,6.螺栓,7.销轴,8.压块,9.中间导柱,10.连接块,11.机架主体,12.边导柱,13.上刀架,14.上刀片,15.下刀架,16.下刀片,17.角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便携剪切式手动角钢切断机包括机架主体11、上刀架13、固定安装在上刀架上的上刀片14、下刀架15、固定安装在下刀架上的下刀片16和施力机构。下刀架15和机架主体11之间由两边空心的边导柱12支撑形成约30cm的间隔,该间距为上刀片安装位置高度及其行程之和,固定螺栓穿过空心的边导柱12使下刀架15和机架主体11之间形成刚性连接;上刀架13的两端各有一个与边导柱12相配合的孔,上刀架13的两端分别套装在两边的边导柱12上并形成形成滑动配合;机架主体11的竖直中线上有一个通孔,通孔两边有两个对称的连接块10,通孔中安装有一个与之滑动配合的中间导柱9,上刀架13固定连接在中间导柱9的下端头,中间导柱9的顶端通过螺栓6固定有一个压块8。施力机构由一根丝杠4、套装在丝杠4中间的一套棘轮棘爪摇臂组件5和对称的两个杠杆形式的钝角三角形撑拉板3组成,丝杠的两端各安装有一个丝母2。两个撑拉板3的钝角部位分别铰接在机架主体11上端对称的且与机架主体铰接的两个连接块10上,相当于两个杠杆的两个支点;两个撑拉板3的上端锐角部位分别铰接在旋合于丝杠4两端的两个丝母2上,每个撑拉板的支点到对应丝母2的部分相当于杠杆的动力臂;两个撑拉板3的下端锐角部位分别通过销轴7铰接在压块8的两端,支点到压块端头的撑拉板部分相当于阻力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刚,未经李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5619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