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聚碳酸酯改性丙烯酸树脂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256300.2 | 申请日: | 2011-09-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91440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3-28 |
发明(设计)人: | 陈月珍;丁帮勇;陈瑞芳;王子恺;刘汉功;郭华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海油常州涂料化工研究院;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F290/06 | 分类号: | C08F290/06;C08G64/42;C08G18/63;C09D175/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10 北京市东***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聚碳酸酯 改性 丙烯酸 树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聚碳酸酯改性丙烯酸树脂,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以聚碳酸酯预聚物5~30重量%,苯乙烯单体5~15重量%,丙烯酸单体1~3重量%,丙烯酸羟乙酯单体20~30重量%,丙烯酸丁酯单体10~30重量%,甲基丙烯酸甲酯单体10~20重量%,丙烯酸乙酯单体4~10重量%为原料,利用引发剂在溶剂二甲苯中进行自由基聚合形成的,其以固体计的树脂含量为60~80重量%,重均分子量为10000~20000,25℃粘度为2000~6000mPa s,其树脂链包含聚碳酸酯预聚物的结构单元,上述各原料之和为100%;
所述聚碳酸酯预聚物是由脂肪族聚碳酸酯二醇与马来酸酐以1∶1的摩尔比,在对苯二酚阻聚剂存在下,加热醇解至物料酸值降至反应体系初始酸值一半时形成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碳酸酯改性丙烯酸树脂,其特征在于,所述脂肪族聚碳酸酯二醇的结构式如下:
式中R为C4~C6的直链亚烷基,2个R相同或不同,n=7~18。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碳酸酯改性丙烯酸树脂,其特征在于,所述聚碳酸酯预聚物的结构单元的结构式如下:
式中R为C4~C6的直链亚烷基,2个R相同或不同,n=7~18。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碳酸酯改性丙烯酸树脂,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发剂是由重量比为1∶1.4的二叔丁基过氧化物和二叔戊基过氧化物组成的混合引发剂,引发剂总量为各单体总重量的1~6%。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碳酸酯改性丙烯酸树脂,其特征在于,所述25℃粘度是用博立飞旋转粘度计测得的。
6.一种制备权利要求1的聚碳酸酯改性丙烯酸树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制备步骤如下:
①制备聚碳酸酯预聚物
在反应容器内,加入摩尔比为1∶1的脂肪族聚碳酸酯二醇与马来酸酐,再加入对苯二酚阻聚剂,其量为脂肪族聚碳酸酯二元醇和马来酸酐总重量的1‰,加热升温至80℃进行醇解反应,直至物料酸值降至反应体系初始酸值一半时,停止反应即得到聚碳酸酯预聚物,降温出料,保存备用;
②称取原料
按聚碳酸酯预聚物5~30重量%,苯乙烯单体5~15重量%,丙烯酸单体1~3重量%,丙烯酸羟乙酯单体20~30重量%,丙烯酸丁酯单体10~30重量%,甲基丙烯酸甲酯单体10~20重量%,丙烯酸乙酯单体4~10重量%称取原料,各原料之和为100%;
按引发剂总量为各单体总重量的1~6%称取引发剂二叔丁基过氧化物和二叔戊基过氧化物,二者重量比为1∶1.4;
按以固体计的聚碳酸酯改性丙烯酸树脂含量为60~80重量%称取溶剂二甲苯;
③制备聚碳酸酯改性丙烯酸树脂
在容器内,加入部分溶剂二甲苯并升温至回流,然后滴加全部聚碳酸酯预聚物、苯乙烯单体、丙烯酸单体、丙烯酸羟乙酯单体、丙烯酸丁酯单体、甲基丙烯酸甲酯单体、丙烯酸乙酯单体及引发剂(全部二叔丁基过氧化物和等量的二叔戊基过氧化物)组成的混合溶液,滴加时间至少持续180min,滴加结束后,再滴加由剩余二叔戊基过氧化物和剩余溶剂二甲苯组成的混合溶液,滴加时间至少30min,至少保温120min后,将反应混合物冷却至室温,出料即为聚碳酸酯改性丙烯酸树脂,其以固体计的树脂含量为60~80重量%,重均分子量为10000~20000,用博立飞旋转粘度计测得25℃粘度为2000~6000mPa.s,其树脂链包含聚碳酸酯预聚物的结构单元。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聚碳酸酯改性丙烯酸树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脂肪族聚碳酸酯二醇的结构式如下:
其中R为C4~C6的直链亚烷基,2个R相同或不同,n=7~18。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聚碳酸酯改性丙烯酸树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聚碳酸酯预聚物的结构单元的结构式如下:
式中R为C4~C6的直链亚烷基,2个R相同或不同,n=7~18。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海油常州涂料化工研究院;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海油常州涂料化工研究院;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56300.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用正极及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
- 下一篇:一种取盘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