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自备内衬的发动机气缸套无效
申请号: | 201110256414.7 | 申请日: | 2011-09-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6645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13 |
发明(设计)人: | 徐志富;臧权同;王克宇;徐帅 | 申请(专利权)人: | 扬州华铁铁路配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F1/00 | 分类号: | F02F1/00 |
代理公司: | 扬州市锦江专利事务所 32106 | 代理人: | 江平 |
地址: | 225006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备 内衬 发动机 气缸套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发动机的气缸套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发动机的气缸套通常是由整体的气缸套而成。在内燃机行业,磨缸(特别是气缸套端磨)是一个突出的公认问题,它最终要导致油耗过大(能源浪费)及缩短了发动机的寿命。
无论是对整体的气缸套内表面采取镀铬、激光淬火、软氮化,平台珩磨网纹等措施,还是在材料中加入硼元素、磷元素、铬、钼、铜、镍、钛合金等,从而形成各种硬质相(含硼复合物,斯氏体、钛共晶……)均是为了提高气缸套的耐磨性。前者为使气缸套内表面耐磨性提高,不但付出了昂贵的代价,而且表层硬化仅在0.01~0.03mm,有些镀铬层和软氮化层还存在与本体结合力不够或不均匀,而导致剥落,软氮化由化合层(绒毛层和白亮层)组成,其厚度为0.012~0.030毫米,绒毛层占60%~90%,白亮层占40%~10%,该组织是很脆弱的,故在磨削过程中很容易碎裂,反而产生磨粒,扩大了磨粒磨损。后者在材质中增加各种元素,有些还是稀有金属,从而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因此,国内外内燃机车专家及厂商均仍在寻求制造气缸套的更为合适的耐磨材料。
有一种自带内衬套的气缸套,在套体内有与其相连接的内衬套,可以由自备内衬套来承受活塞和活塞环的各种运动所产生的磨擦及磨损,而套体主要承担发动机的气缸盖及机体的组装,可大大提高产品的使用寿命,当内衬套磨损超限时,可以只更换自备内衬,这样不但增加了气缸套的耐磨程度,更主要的是节约了大量的原材料,节约了资源和能源,整体上提高了环境保护质量。
但是,由于套体和内衬套为过渡配合,如两者高度相同,则不便于更换,如套体高于内衬套,即配合后的套体高出内衬套,则不但造成向气缸套内安装活塞和活塞环时,产生障碍;而且在燃烧室内产生附加的容积死角,造成 燃烧不充分的现象。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设计一种能克服以上缺陷的自备内衬的发动机气缸套。
本发明包括套体和与套体相连的内衬套,所述内衬套高出所述套体上端。
所述内衬套上端与套体上端的距离为套体总高的0.08%~1.5%。
自备内衬套的发动机气缸套开发研究的重大意义很大,可选用复合材料制成内衬套,以达到塑性、韧性、硬度、抗疲劳性能、耐冲击性能、导热性和线胀系数的优良综合指标。本发明给高性能发动机的关键部件的性能提高档次。自备内衬套的发动机气缸套除了提高产品质量外,还填补了国内外气缸套技术的空白,增加了气缸套真正承受磨损的内表面之耐磨程度,而使大量的功能是为安装和承受负荷的气缸套外体可长期使用。同时,可在维修工作中节省大量的更换气缸套和增加维修费用,从而节省了材料和能源,能够进一步深化提高气缸套的耐磨性、节能降耗、利于环保(低碳)、延长寿命。实现相同产出的条件下大幅度地降低金属材料的使用量、电力消耗,减少环境污染,具有节能、降耗、减排的显著效益。为机车、汽车、船舶事业的发展目标起到积极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发明设有套体1和与套体1相连的内衬套2。
内衬套2上端与套体1上端的距离A为套体1总高B的0.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扬州华铁铁路配件有限公司,未经扬州华铁铁路配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5641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