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安全电梯无效
申请号: | 201110256629.9 | 申请日: | 2011-09-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2050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18 |
发明(设计)人: | 张向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向阳 |
主分类号: | B66B9/00 | 分类号: | B66B9/00;B66B11/00;B66B5/00;E04F17/00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戴建波 |
地址: | 510631 广东省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安全 电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在先申请的发明创造名称是“一种液压限速电梯”,申请号为ZL201110000728.0,申请日为2011年1月4日。
本发明涉及一种提升设备,特别是涉及一种电梯。
背景技术
现有电梯的曳引技术虽然已经很成熟,但曳引驱动的最大缺陷是导轨与导靴为滑动连接,制动器设于曳引机,轿厢用钢丝绳通过曳引机上的曳引轮与对重连接,曳引轮与钢丝绳之间为摩擦传动,而摩擦传动的可靠性较差,一旦电子控制系统失灵或钢丝绳与曳引轮打滑甚至断裂,制动器就会失效而导致轿厢失去控制发生蹲底或冲顶的严重事故。
现有电梯的井道是为轿厢和对重装置运行而设置的空间,该空间是以井道底坑的底、井道壁和井道顶为界限的。井道的四周为井道壁,井道壁是用来安装轿厢导轨及对重导轨等电梯零部件及隔开井道和其他场所之间的墙体或结构物。由于旧式低层住宅大多数未考虑安装电梯,故加装电梯时需新建井道壁,新建井道壁以底层端站楼面为界,端站楼面以上部分可以是土建工程结构物,也可以是金属构架混合结构物;底层端站楼面以下的井道称为底坑,底坑四周的坑壁及其底部基础组成底坑坑体,底坑坑体是井道壁的延伸,是井道壁的组成部分,也是电梯承重的基础结构。
在旧楼加装电梯过程中,目前新建井道壁普遍采用土建工程结构,井道壁土建工程施工工作量大、工期长、成本高,土建工程造价已经接近电梯本身的卖价;而且,封闭的井道壁土建工程影响楼梯的通风采光,受到不少低层住户的反对。
为了解决楼梯的通风采光问题,旧楼加装电梯的井道壁可以采用钢结构井架,钢结构井架如果在现场就地加工,其作业量很大,工期长,加工成本往往超过土建工程的成本,现场作业的加工精度也难于控制,有可能影响电梯的安装质量和日后的运行安全。作为钢结构井架的承载基础,其底坑坑体施工普遍采用钢筋混凝土现场浇筑,现场浇筑底坑坑体一般需要20多天,如果碰到连续阴雨,工期有可能拖得更长。底坑施工工期长的问题不但拖长了电梯交付使用的时间,而且给所在楼房住户在生活上带来极大不便,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住户的正常生活。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电梯存在的上述缺陷,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安全电梯,所述电梯的井道壁与轿厢之间采用齿条齿轮啮合连接,并在轿厢主轴上加设制动器。电梯井道壁与轿厢之间采用齿条齿轮啮合连接及在轿厢上直接安装制动器,两者配合有利提高轿厢运行的安全性;同时,采用组合式钢结构井架可以缩短工期,提高电梯的安装效率及安装质量,有利节省成本、降低造价,减少安装电梯对住户通风采光的影响。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安全电梯,包括井道壁、轿厢架及轿厢导轨,所述的轿厢导轨为齿条导轨,所述的齿条导轨为左、右对称设置且通过导轨支架固设于井道壁的内侧,所述齿条导轨的前侧或后侧设有齿条,所述的轿厢架底部横向设有1条主轴及1条背轮轴,所述的主轴两端设有齿轮,所述背轮轴两端设有背轮,所述齿条导轨上的齿条与所述的齿轮啮合,所述齿条导轨的另一侧与所述的背轮配合;所述齿条导轨的内侧设有滚槽,所述轿厢架底部及顶部外侧设有滚轮,所述滚轮与所述齿条导轨上的滚槽配合;
所述轿厢架的顶部左、右外侧设有齿轮及背轮,所述齿条导轨上的齿条与齿轮啮合,其另一侧与背轮配合;
所述的主轴设有轿厢制动器,所述轿厢制动器的底座设于轿厢架的底部。
本发明的另一种技术方案是:一种安全电梯,包括井道壁、轿厢架及轿厢导轨,所述的轿厢导轨为齿条导轨,所述的齿条导轨为左、右对称设置且通过导轨支架固设于井道壁的内侧,所述齿条导轨的两侧设有齿条,其内侧设有滚槽,所述轿厢架的底部、位于所述左、右齿条导轨的前侧及后侧对称地设有两条主轴,所述两条主轴的两端各设有齿轮,所述两条主轴两端的齿轮各与所述齿条导轨两侧的齿条啮合;所述轿厢架底部及顶部外侧设有滚轮,所述滚轮与所述齿条导轨上的滚槽配合;
所述轿厢架顶部的左外侧及右外侧各设有一对齿轮,所述同侧的齿轮为前、后对称设置且各与所述齿条导轨两侧的齿条啮合;
所述的主轴设有轿厢制动器,所述轿厢制动器的底座设于轿厢架的底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向阳,未经张向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5662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斜屋顶窗开关自动控制系统
- 下一篇:液晶显示面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