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掏除深方隐匿病变的组织钳无效
申请号: | 201110256753.5 | 申请日: | 2011-09-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93677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28 |
发明(设计)人: | 孙建军;刘丽;王振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孙建军 |
主分类号: | A61B17/285 | 分类号: | A61B17/28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191 北京市海淀***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隐匿 病变 组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保护正常组织结构的掏除深方隐匿病变的组织钳。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医疗模式向社会-心理-生理模式发展,罹患神经系统疾病的患者对生活质量的要求逐步提高,应运而生的微创神经外科手术则是要求最小程度损伤正常神经结构,而最大程度的切除异常病变或肿瘤组织。在神经外科手术过程中,经常碰到异常病变或肿瘤组织隐匿在正常脑、脊髓、神经和血管等结构的深方,大部分神经结构,如脊髓,不可能大幅度的向一侧牵开。在颅腔、椎管的有限空间内,运用目前的神经外科显微器械,很难做到既保护正常组织结构、又能全部切除病变组织。
在组织钳方面,国内外申报的专利并不多,但在咬骨钳领域、双关节或单轴咬骨钳等已有大量专利技术。其中,实用新型“带齿双关节咬骨钳(200920309981.2)”和锁孔咬骨钳(200920290701.8)应用了先进的双关节技术,对于咬除骨质结构得心应手。上述两项专利技术,虽给出了医疗器械中钳夹结构的基本操作力臂和构造部件。但其设计仅针对的是骨质结构,没有专门针对其他肿瘤组织结构的组织钳,尤其是深方组织结构。上述器械即使可勉强用于咬除深方病变,但病变浅层如有正常组织结构,目前所有医疗器械都无法做到既保护正常组织结构,又顺利切除肿瘤病变组织。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掏除深方隐匿病变的组织钳,能在不影响正常组织情况下顺利切除肿瘤病变组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掏除深方隐匿病变的组织钳,由两个平行设置的夹臂组成,所述每个夹臂均由铰接的前臂和后臂构成;所述两个前臂的前端相对侧面均设为锯齿状而形成钳夹,后端靠近铰接处采用销轴连接;所述两个后臂靠近铰接处采用销轴连接。
优选的,所述两个前臂前端为同侧弯曲。
优选的,所述弯曲的角度为90度或135度。
优选的,所述两个前臂的弯向侧上设有弯曲角度相同的保护板,所述保护板一端与销轴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两个前臂的中央处同侧设为凹槽。
优选的,所述两个后臂的后端设有套圈式手柄。
优选的,所述两个后臂相对侧之间设有弹簧。
优选的,所述两个前臂的前端宽度为渐变式缩小,前端头为最小。
优选的,所述保护板的宽度为0.1~0.5cm。
本发明组织钳的使用方法为:使用者将手指套圈式手柄,由于两个后臂之间设有弹簧,用力收拢压缩弹簧,通过后臂之间的连接销轴使得两前后臂连接处的铰接处张开,通过前臂之间的连接销轴得前臂前端的钳夹闭合,夹持住组织块。而对于浅层的正常组织因有保护板的防护作用,不会被钳夹夹持受到损伤。当手上松力,弹簧的弹力作用使得夹钳张开。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组织钳采用两个平行设置的夹臂构成,且两个夹臂均为两段组成,通过前后两段对应位置进行销轴连接,减少了夹臂的夹持位移,使用方便。在进行深方隐匿病变掏除时,可针对病变组织进行操作,而在保护板的作用下,浅层的正常组织得到有效的保护;而夹钳方向与整个组织钳平面成一定的夹角,更方便有效地取出病变组织。
该发明专利的优点是:(1)组织钳的远端咬合部分和翘起135度或90度的夹角,利于掏除深方病变的操作;(2)组织钳咬合部分上方贴覆的保护板可分隔正常组织和病变组织,避免组织钳夹持操作时对正常组织结构造成误损伤;(3)组织钳的锯齿样咬合保证死死咬住附着牢固的病变组织;(4)组织钳咬合部分近端内凹槽保证最大程度的夹持病变组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前端保护板结构示意图;
图3-1是夹角为135度的组织钳的示意图;
图3-2是夹角为90度的组织钳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后臂;11-套圈式手柄;
2-前臂;21-夹钳;22-凹槽;
3-后销轴;
4-前销轴;
5-铰链;
6-弹簧;
7-保护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孙建军,未经孙建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5675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视化导盲方法及其智能导盲装置
- 下一篇:U形羽齿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