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半液流锂硫电池无效
申请号: | 201110257854.4 | 申请日: | 2011-08-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24550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18 |
发明(设计)人: | 李桂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桂云 |
主分类号: | H01M10/052 | 分类号: | H01M10/052;H01M4/136;H01M4/58;H01M10/3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78300 云南***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半液流锂硫 电池 | ||
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新能源
背景技术
能源、材料和信息技术是这个世界三大支柱,石油的广泛使用,使人类享受到快速、便捷的生活,使美国成为车轮上的国家,使用石油燃料燃烧产生的废气,使环境受到危害,人类呼吁降低污染、低碳环保的生活,使用电动汽车来取代传统的汽车,是人们美好的心愿,但是现在电动车使用的电池容量不足,价格昂贵,安全性差,充电时间长,使电动汽车的普及举步为艰,电动车的技术最关键是电池的技术,电池技术的成熟必将使电动车产业成熟。
电池是由阳极、阴极、电解液、隔膜等组成。
锂电池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便携能源,如果你有手机,MP3、笔记本电脑,那么你就已经有了锂电池,更有可能的是,你会有许多块锂电池。
但是,尽管锂电池很好,它们仍不能承担艰巨任务,驱动下一代电动汽车,问题在于锂电池的阳极材料,锂电池的阳极材料是锂,容量有限。
发明内容:
化学家许多年前就已经知道硫具有潜力,硫的理论比容量为1672mAh/g,但是,硫也有许多缺点,尤其在于硫不是理想的导体,除此之外,硫化物易于溶解,并且在许多电解液中会被冲走,与此同时,在放电过程中,硫易于膨胀而破碎。
硫具有多电子还原反应的电化学能力,且硫的相对原子质量较小,因此单质硫具有高达1672mA.h/g的理论比容量,锂硫电池的理论电池能量密度可达到2600Wh.Kg-1,远远大于现阶段所使用的商业化二次电池,硫资源丰富且价格低廉,鉴于以上原因,锂硫电池在未来化学电源发展中具有应用优势,因此围绕锂硫电池及其关键材料的研究工作在受到广泛关注。
我综合了现在的锂硫电池和液流电池,甲醇直接燃料电池的一些优点,设计出半液流锂硫电池。半液流锂硫电池是以金属锂细粉末和电解液在金属铜(铝)箱中作为阴极,单质硫或者硫基复合材料粉末和电解液在金属铜(铝)箱中作为阳极的二次电池,其理论能量密度为2600wh.kg-1,实际理论能量密度,目前能达到300wh.kg-1,未来几年内,有可能提高到600wh.kg-1左右,被认为是目前最具吸引力的二次电池体系之一,硫基阳极,无论单质硫电极本身,还是在使用过程中,单质硫电极材料本身不含氧,不会有氧析出,(1)单质硫,单质硫主要以游离态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属于尚未充分利用的资源,常温下,单质硫主要以S8的形态存在,应用于电池时,假设放电过程中,每个硫原子的电子转移数为2,则S8的理论比容量为1672mAh.g-1,理论放电电压为2.287v,则理论能量密度为3823Wh.kg,是目前已知除氧气以外,能量密度最高的二次电池的阳极材料。半液流锂硫电池的阳极材料可以使用单质硫,无机硫,或有机硫材料来作为阳极,因为是半液流电池,所以不使用集电极板,阳极材料不涂在极板上,而是在金属箱体或金属管中形成阳极,锂阴极材料不涂在极板上,而是在金属箱体或金属管中形成阴极。
阳极、阴极活性物质微粒和电解液溶液混合,并储存在两个储液罐中,电池工作时,阳极、阴极电解质在泵的驱动下,从储液罐流入电堆,在电极上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然后流出电堆返回储液罐,通过电解质溶液在电堆中的循环流动,完成电能与化学能的相互转换,实现储能和供电。
附图说明
附图是半液流锂电池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1、阳极电解液储液罐2、阴极电解液储液罐3、阳极电解混合液4、阴极电解混合液5、阳极6、阴极7、隔膜8、阳极电解混合液恒流泵9、阴极电解混合液恒流泵10、电堆11、电源或负载12、输液管
实施方式
阳极材料制备
实施方式1:单质硫,乙炔黑在使用前分别在60℃和120℃真空干燥12h,按m(单质硫)∶m(乙炔黑)∶m(聚四氟乙烯,PTFE60%乳液)=7∶2∶1的比例制备阳极材料,先把单质硫与乙炔黑混合研磨2h,使单质硫与乙炔黑混合均匀,无水乙醇作为溶剂,先把PTFE溶于无水乙醇中加量比为1gPTFE加20ml无水乙醇,混合均匀后迅速倒入硫和乙炔黑的混合粉末中,搅拌均匀后,得到的混合物在70℃真空干燥12h蒸去无水乙醇,得到黑色块状物。
实施方式2:单质硫-活性炭复合阳极材料制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桂云,未经李桂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5785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手机及导盲方法
- 下一篇:GPU纹理小块的细节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