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解暑溶液无效
申请号: | 201110257984.8 | 申请日: | 2011-09-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6614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3-07 |
发明(设计)人: | 王琴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琴 |
主分类号: | A23L2/38 | 分类号: | A23L2/38;A23L1/29 |
代理公司: | 成都天嘉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11 | 代理人: | 毛光军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解暑 溶液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饮料,具体来说是一种解暑溶液。
背景技术
中暑是在暑热天气、湿度大以及无风的环境条件下,主要表现以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汗腺功能衰竭和水电解质丧失过多为特征的疾病。根据发病机制和I临床表现不同,通常将中暑分为热痉挛、、热衰竭、和热(日)射病、。上述三种情况可顺序发展,也可交叉重叠。热射病是一种致命性疾病,病死率较高。中暑是指在高温和热辐射的长时间作用下,机体体温调节障碍,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及神经系统功能损害的症状的总称。颅脑疾患的病人,老弱及产妇耐热能力差者,尤易发生中暑。中暑是一种威胁生命的急诊病,若不给予迅速有力的治疗,可引起抽搐和死亡,永久性脑损害或肾脏衰竭。核心体温(coretemperature)达41℃是预后严重的体征;体温若再略为升高一点则常可致死。老年,衰弱和酒精中毒可加重预后。中暑的诊断可根据在高温环境中生活和劳动时出现体温升高、肌肉痉挛和(或)晕厥,并应排除其他疾病后方可诊断。与热射病特别需要鉴别的疾病有脑炎、有机磷农药中毒、中毒性肺炎、菌痢、疟疾;热衰竭应与消化道出血或宫外孕、低血糖等鉴别;热痉挛伴腹痛应与各种急腹症鉴别。预防中暑应从根本上改善劳动和居住条件,隔离热源,降低车间温度,调整作息时间,供给含盐0.3%清凉饮料。宣传中暑的防治知识,特别是中暑的早期症状。对有心血管器质性疾病、高血压、中枢神经器质性疾病,明显的呼吸、消化或内分泌系统疾病和肝、肾疾病患者应列为高温车间就业禁忌症。
现有的解热制剂多是纯化学成分或者是添加部分化学成分居多,如申请号为02154259.7 申请日为2002-12-10,名称为“包含木糖醇的解热制剂”的发明专利,其技术方案为:涉及一种通过除口服以外的其它给药方法给药的解热制剂,其特征在于该制剂包含木糖醇,并且更给别的是一种由解热剂和协同量的木糖醇所组成的解热制剂。本发明还涉及这种解热制剂在药学应用中的应用,其中木糖醇可被用作具有解热作用的药品,例如与其它的具有或不具有抗炎作用的解热镇痛组的药品结合应用。还涉及其在治疗由寄生虫引起的感染、病毒和细菌感染中的应用,以及在治疗中暑、烧伤、化学品中毒或任何体温调节功能紊乱中的应用。但是其发明方案中加入了阿司匹林等抗炎药物,过多的摄入上述药物对身体健康无益。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尽可能减少化学添加剂的解暑溶液。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方案来实现的:
解暑溶液,其特征在于:包括罗汉果、南沙参、泽泻、佩兰、苏叶和金银花,各组分的质量份数为:
罗汉果 10-15份,南沙参 10-20份,
泽泻 10-20份,佩兰 10-15份,
苏叶 10-15份,金银花 10-20份。
所述解暑溶液中,还包括黄岑和苏叶,其质量份数为:
黄岑 5-10份,苏叶 5-10份。
所述解暑溶液各组分质量份数为:
罗汉果 13份,南沙参 16份,
泽泻 15份,佩兰 12份,
苏叶 12份,金银花 16份,
黄岑 7份,苏叶 8份。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在解暑溶液中加入了罗汉果,南沙参,泽泻,佩兰,苏叶,金银花,黄岑,苏叶等纯天然植物,没有添加其他化学添加剂,使得服用者不会因为过多的食用其中的化学添加剂和造成健康方面的不适,对身体其他方面造成影响。
2、本发明加入了苏叶,苏叶用于感冒风寒,发热恶寒,头痛鼻塞,兼见咳嗽或胸闷不舒者。本品能发散表寒,开宣肺气,可与生姜同用。兼有咳嗽者,常配伍杏仁、前胡等,如杏苏散;若兼有气滞胸闷者,多配伍香附、陈皮等,如香苏散。用于脾胃气滞,胸闷,呕吐之证。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罗汉果 13份,南沙参 16份,
泽泻 15份,佩兰 12份,
苏叶 12份,金银花 16份,
黄岑 7份,苏叶 8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琴,未经王琴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5798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