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触摸屏面板无效
申请号: | 201110258017.3 | 申请日: | 2011-09-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81655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20 |
发明(设计)人: | 施博盛;陈柏仰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富纳源创科技有限公司;识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41 | 分类号: | G06F3/041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00457 天津市滨海新区***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触摸屏 面板 | ||
1.一种触摸屏面板,包括:
一绝缘基底,该绝缘基底具有相对设置的一第一表面与一第二表面;
一具有电阻异向性的第一导电膜,该第一导电膜设置于所述绝缘基底的第一表面;以及
一具有电阻异向性的第二导电膜,该第二导电膜设置于所述绝缘基底的第二表面,所述第一导电膜的最小电阻的方向与所述第二导电膜的最小电阻的方向垂直;
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膜包括多条透明导电带,所述第二导电膜为碳纳米管膜,相邻透明导电带之间具有间隙,间隙内设置有与所述多条透明导电带具有相近或相同光学特性的填充物,相邻透明导电带电绝缘。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摸屏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碳纳米管膜包括多个碳纳米管定向延伸,所述多个碳纳米管在延伸方向上通过范德华力首尾相连,该多个碳纳米管延伸的方向为最小电阻的方向。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摸屏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碳纳米管膜通过粘结剂直接粘附在所述绝缘基底的表面,所述粘结剂为压敏胶、热敏胶或光敏胶中的一种。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摸屏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条透明导电带相互间隔且平行设置。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摸屏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膜的最小电阻的方向为所述多条透明导电带延伸的方向。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摸屏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充物用于匹配透明导电带与其间隙的光学指数以调整触摸屏面板的视觉效果。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触摸屏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充物为多个块状物,该多个块状物相互间隔设置于透明导电带之间的间隙内,且与透明导电带间隔设置。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摸屏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条透明导电带分别为长条带状ITO膜。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触摸屏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充物由ITO材料构成。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摸屏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条透明导电带的宽度相等,相邻透明导电带之间间隙的宽度相等。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触摸屏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条透明导电带的宽度与相邻透明导电带之间间隙的宽度的比例为5%-50%。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摸屏面板,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色偏改善层,设置于所述碳纳米管膜的面向操作者的一侧。
13.如权利要求1至12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触摸屏面板,进一步包括多个第一电极及多个第二电极,所述多个第一电极设置于所述第一导电膜的最小电阻的方向上的任意一侧,并与所述第一导电膜电连接,所述多个第二电极设置于所述第二导电膜的最小电阻的方向上的任意一侧,并与所述第二导电膜电连接。
14.一种触摸屏面板,包括:一绝缘基底、一第一导电膜及一第二导电膜,所述第一导电膜和第二导电膜分别设置于所述绝缘基底的相对的两表面,所述第一导电膜和第二导电膜均具有电阻异向性,所述第一导电膜的最小电阻的方向与所述第二导电膜的最小电阻的方向垂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膜包括多条透明导电带和多个透明间隔物,所述第二导电膜为纯碳纳米管膜,所述透明导电带和间隔物的光学性质相同或相近,相邻的透明导电带电绝缘。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触摸屏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膜面向操作者,所述触摸屏面板进一步包括色偏改善层设置于第二导电膜与绝缘基底之间。
16.一种触摸屏面板,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一第一导电膜、一第一绝缘基底、一胶层、一第二导电膜以及一第二绝缘基底,所述第一导电膜与所述第二导电膜具有电阻异向性,所述第一导电膜的最小电阻的方向与所述第二导电膜的最小电阻的方向垂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膜与第二导电膜中的一个为碳纳米管膜,另一个包括多条透明导电带,相邻透明导电带之间具有间隙,间隙内设置有与所述多条透明导电带具有相近或相同光学特性的填充物,相邻透明导电带电绝缘。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触摸屏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绝缘基底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导电膜设置在第一绝缘基底的第一表面,所述第二导电膜设置在所述第二绝缘基底的表面,所述第一绝缘基底与所述第二绝缘基底通过所述胶层贴合设置,所述第二导电膜靠近所述第一绝缘基底的第二表面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富纳源创科技有限公司;识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天津富纳源创科技有限公司;识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58017.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直筒式油气井井口捕球器
- 下一篇:钻孔设备上的钻杆吊装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