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青蟹苗地膜围隔池塘生态培育方法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110258105.3 申请日: 2011-09-02
公开(公告)号: CN102349463A 公开(公告)日: 2012-02-15
发明(设计)人: 金中文 申请(专利权)人: 宁波市海洋与渔业研究院
主分类号: A01K61/00 分类号: A01K61/00
代理公司: 宁波天一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3207 代理人: 章翠云
地址: 315010 *** 国省代码: 浙江;33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蟹苗 地膜 池塘 生态 培育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一种水产养殖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通过建造地膜围隔池塘,并利用人工建立、维护与修复池塘生态系统来育养青蟹苗的方法。

背景技术

青蟹广泛分布于我国东南沿海,是珍贵的海珍品之一,重要的养殖种类,在我国养殖有近百年的历史,全国历史最高养殖产量曾在10万吨左右。

近年来,青蟹养殖业处于严重的萎缩局面。分析原因,一是苗种生产技术尚未取得根本性的突破,人工苗种在养殖苗种中所占的比例仅为10%。依赖天然野生苗种,致使养殖生产没有稳定的苗种供应而使产业发展举步维艰。加之病害长期得不到有效的防治,是产业出现大规模的萎缩基本原因。

海洋青蟹资源近年来严重衰退。传统的青蟹苗源海区,已经没有苗汛出现,如杭州湾的海宁海区,是80年代我省重要的天然苗种产区,现已经无苗可捕。自然种质资源受到严重污染,据调查,90年代以来,浙江省宁海县40000亩养殖面积,几乎所有的苗种均来源于福建海域的“锯缘青蟹”,青蟹逃逸造成海洋资源中青蟹资源出现种质杂交现象。

资源恢复与养殖业振兴首先解决的问题是突破人工苗种产业化与良种化。因此,研究开发新的苗种培育技术,大规模生产优质苗种,是振兴青蟹产业和恢复自然资源的关键,并十分迫切。

国内外研究状况。我国厦门大学李少箐教授为代表,对青蟹的组织生物学、繁殖生物学、生殖发育的机理与营养需求等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最新研究青蟹属分为4种,锯缘青蟹、紫螯青蟹、拟穴青蟹、榄绿青蟹,浙江海区的种类为拟穴青蟹;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在青蟹的人工育苗方面也做了大量的研究。广西海洋研究所在青蟹苗种产业化生产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宁波市海洋与渔业研究院开展多年的青蟹人工育苗研究,积累了大量实验数据和经验。1994年,我国首次在国内成功地实现了青蟹工厂化育苗,但是由于工厂成本极高,幼体变态为幼蟹后成活率普遍较低,阻碍了青蟹人工育苗的规模化和养殖业的发展。

国外澳大利亚、菲律宾、印尼、越南等国家十分重视青蟹苗种的商业化开发,多年以来仍停留在人工育苗技术基础性研究的层面和小规模试验阶段,在产业化生产技术方面尚未取得突破。

以往国内外青蟹苗种培育技术均采取工厂化人工育苗的方法,青蟹的亲本均来源于自然海域的野生蟹,人工培育亲蟹的苗种育成率很低。有人推测,青蟹苗种培育对于环境和营养的要求高于其他蟹类,人工培育的亲蟹所产的卵,可能存在先天的营养缺陷,而工厂化人工育苗存在饲料营养不能满足幼体生长发育的营养需求,不能顺利完成幼体全过程的变态,最终导致幼体变态率低。因此,创新一种新的育苗方法,通过生态系统的培育和维护,来保障幼体营养、环境等方面的需求,从而弥补先天的不足,达到规模化和稳定的苗种生产目标。“青蟹苗围隔池塘生态培育方法”,采取生态培育的技术,比较青蟹工厂化育苗方法,在技术上解决了青蟹种蟹以及幼体质量先天不足,幼体培育成活率低的难题,可以获得大规模的生产量。技术成熟度高,生产稳定性好的特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通过建造围隔池塘,并利用人工建立、维护与修复池塘生态系统来育养青蟹苗的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为:该青蟹苗地膜围隔池塘生态培育方法,它包括以下池塘的建造、抱卵蟹的培育、池塘生态系统的培育与调控、幼体投喂、苗种捕捞这几个步骤:

1)池塘的建造

在海淡水来源方便的东南沿海区域建造池塘,池塘包括蓄水池与育苗池,蓄水池与育苗池的比例为1∶10,整个育苗池用防渗膜覆盖,完全隔离与土壤的联系,在防渗膜内外设有排水管和渗水排水管。

2)抱卵蟹的培育

选择越冬后的青蟹母蟹,蟹体健康的,无任何伤残,性腺发育IV期以上,置于室内水池培育,池中局部铺沙,放置隐蔽器;水温25-30℃,盐度25-30‰,饲料喂贝类,水经过消毒处理,日换水量5-15%,24小时充气,保持溶解氧5mg/L以上;经过约5-20天的培育,蟹抱卵;蟹卵色变成灰黑色,胚胎发育至心跳120次/分,将抱卵蟹移入孵化箱中,每个箱一只,并接入一个散气石;每池放入5-7只抱卵蟹,掌握蟹卵集中在2天内孵化,幼体密度2.0-2.5万只/m3

3)池塘生态系统的培育与调控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市海洋与渔业研究院,未经宁波市海洋与渔业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5810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