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数字家庭平台智能家居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1110258456.4 | 申请日: | 2011-09-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54190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2-15 |
发明(设计)人: | 尚义;何翔;王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公用信息产业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B19/418 | 分类号: | G05B19/418;H04L12/28 |
代理公司: | 成都金英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18 | 代理人: | 袁英 |
地址: | 610041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数字家庭 平台 智能家居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数字家庭平台智能家居系统。
背景技术
智能家居(Smart Home),又称智能住宅,智能家居是以住宅为平台,兼备建筑、网络通信、信息家电、设备自动化,集系统、结构、服务、管理为一体的高效、舒适、安全、便利、环保的居住环境,智能家居系统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网络通讯技术、综合布线技术等将与家居生活相关的各种子系统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通过统筹管理,让家居生活更加舒适、安全、有效。目前,传统的智能家居系统包括以下几种方式,一种通过有线方式来组建,如LonWorks、CEBus、X-10、CAN等,但有线网络存在布线麻烦、部署复杂、可扩展性差等缺点;另一种采用红外控制、蓝牙、802.11无线局域网等无线网络技术来组建智能家居系统,当采用红外控制时,具有传输距离短,发送信号时需要正对等缺点,当采用蓝牙、802.11无线局域网时,具有编程实现较复杂、芯片价格较贵等缺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即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利用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及网络通信技术实现智能化家居控制,将家中的各种设备通过网络连接到一起,实现本地及远程的控制和状态检测,提供舒适、高品位的家庭生活空间,并能与其他平台互联提供全方位的信息交互功能,帮助家庭与外部保持信息交流畅通,优化生活方式,帮助人们有效安排时间,增强家居生活安全性,为各种能源费用节约资金的数字家庭平台智能家居系统。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数字家庭平台智能家居系统,它包括一个或多个智能家居设备模块、一个或多个智能家居设备控制器模块、网络接入设备模块、网络通信传输模块,智能家居设备模块通过设备通信模块与智能家居设备控制器模块进行通信,智能家居控制器模块与网络接入设备模块通过家庭内部通信模块进行通信,网络接入设备模块通过家庭外部通信模块与网络通信传输模块进行通信,智能家居设备控制器模块包括家居控制模块、安防模块、红外学习模块、定时功能模块、状态监控模块、组合控制模块、告警提醒模块。
所述的家居控制模块包括灯光控制模块,窗帘控制模块,家电控制模块,宠物喂养、浇花设备控制模块;所述的安防模块包括安防报警模块、安防联动模块;所述的状态监控模块包括本地状态监控模块、远程状态监控模块;所述的告警提醒模块包括短彩信提示模块。
所述的设备通信模块包括WIFI模块、电力载波模块、ZIGBEE模块中的一种或多种相结合;所述的家庭内部通信模块包括WIFI模块、有线通信模块中的一种或多种相结合;所述的家庭外部通信模块包括ADSL模块、FTTH模块、社区宽带模块中的一种或多种相结合;所述的网络通信传输模块包括互联网;所述的网络接入设备模块包括互联网接入设备。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数字家庭平台智能家居系统,采用模块化设计,利用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及网络通信技术实现智能化的家居控制,将家中的各种设备如音视频设备、照明系统、窗帘控制、空调控制、安防系统、数字影院系统、网络家电等通过网络连接到一起,实现本地及远程的控制和状态检测,用户可通过电脑、手机、第四屏远程查看家里窗帘、灯光及各种受控电器设备的开关状态,采用安防模块,实时监控非法闯入、火灾、煤气泄露等情况,一旦出现警情,系统自动报警,采用与视频监控设备联动,可对警情现场进行实时照片抓拍,并将警讯传递到关联的物管、安保公司等接警中心,可在报警发生后,以短信、彩信的方式通知客户,具有提供舒适、高品位的家庭生活空间,能与其他平台互联提供全方位的信息交互,使家庭与外部保持信息交流的畅通,优化人们生活方式,帮助人们有效安排时间,增强家居生活的安全性,为各种能源费用节约资金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以下所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公用信息产业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四川公用信息产业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5845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