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中药无效
申请号: | 201110258507.3 | 申请日: | 2011-09-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8948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3-28 |
发明(设计)人: | 刘新壮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绿源求证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K36/804 | 分类号: | A61K36/804;A61P3/10;A61P9/10;A61P27/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43 北京市石景***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治疗 糖尿病 视网膜 病变 中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治疗糖尿病的中药领域。
背景技术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是目前国内外公认的一个治疗“难题”。现有的旨在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中药,存在一些明显不足:一是效果比较低微,二是见效比较迟缓,加之西医西药对缓解该病形成的视物模糊、视网膜微血管瘤、眼底出血、水肿没有特别有效的手段和渠道,以致于大批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病情不断发展、恶化,最后只能“失明”。患者及其家属对此很不满意。
针对以上提出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中药,它能解决以往此类中药治疗中效果不够明显,见效比较迟缓的问题,效果好、见效快,具有效果显著,药效确切,见效较快的优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1、一种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中药,采用中药原料制备,中药原料的重量配比为:
青葙子2——6份 三七1——3份 地黄6——18份
灵芝6——18份 当归6——18份 木贼2——6份
这种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中药是由下列方法制成的:
(1)按上述重量比,将青葙子、地黄、灵芝、当归、木贼经常规水提取工艺提取,制成浸膏,烘干粉碎,得提取物细粉;
(2)按上述重量比,将三七研成细粉,与上述(1)提取物细粉混合,搅拌均匀,制成中药颗粒剂、胶囊剂、片剂。
本发明根据民间传统配方,根据中医扶正培本、活血化瘀的理论,精心研制而成。我们研究认为,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从本质上说,是糖尿病视网膜的微血管病变,其主要病因是糖尿病患者免疫力低下,气阴两虚,五脏燥热,血络瘀滞,血液凝、聚、黏,导致供血不足,日久造成对视网膜的伤害。治宜以扶正为重点,益气养阴清热,活血化瘀。本方最大的特点是从增强免疫力入手,通过免疫力的“清除”和“修复”作用,清洁血液,使血液不再黏稠,而是富有流动性,视网膜供血充盈。这是治疗本病的关键。本发明最大的价值就在于:在该病目前无有效药物可治的情况下,它能挽救成千上万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的视力,实现两个目标:一是显著缓解视网膜的微血管病变,使之不再发展和恶化,眼睛不“失明”,二是修复视网膜的微血管病变,使之发生“逆转”,使受损的视力全部或大部得到“恢复”。可以说,这是一个较为重大的发明。本方之中灵芝、地黄扶正培本,益气养血,增强机体免疫力;当归、三七活血化瘀,散瘀止痛;辅以青葙子祛风热、清肝火和明目作用,善治风热引起的目赤肿痛;木贼疏风散热,养肝明目,消炎退翳。诸药配伍,相得益彰,共奏扶正培本,益气养血,活血化瘀,养肝明目之功,效果好,见效快,具有效果显著,药效确切,见效较快的优点。
具体实施方式
通过以下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具体说明:
1、取以下配方(重量按克为单位):
青葙子200克 三七100克 地黄700克
灵芝700克 当归700克 木贼200克
按规定重量,用常规水提取工艺将青葙子、地黄、灵芝、当归、木贼提取,制成提取物细粉250克,将三七研成细粉,与上述提取物细粉混合,搅拌均匀,制成细小颗粒,装入0号胶囊,制成中药胶囊1166粒,每粒胶囊内含中药细粉及提取物0.3克。
2、取以下配方(重量按克为单位):
青葙子400克 三七200克 地黄1300克
灵芝1300克 当归1300克 木贼400克
按上述同样的方法,制成中药胶囊2233粒,每粒胶囊内含中药细粉及提取物0.3克。
3、取以下配方(重量按克为单位):
青葙子600克 三七280克 地黄1800克
灵芝1800克 当归1800克 木贼600克
按上述同样的方法,制成中药胶囊3133粒,每粒胶囊内含中药细粉及提取物0.3克。
4、取以下配方(按重量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绿源求证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北京绿源求证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5850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胶体材料的制备方法、胶体材料及其用途
- 下一篇:三氟化氮用耐腐蚀电解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