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低附加弯矩膜盘联轴器无效
申请号: | 201110258747.3 | 申请日: | 2011-09-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3816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2-01 |
发明(设计)人: | 陶燕频;邱宝玉;沈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创明传动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D3/78 | 分类号: | F16D3/78 |
代理公司: | 无锡市大为专利商标事务所 32104 | 代理人: | 殷红梅 |
地址: | 214142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附加 弯矩 联轴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来联接主、从动机使其同步旋转的联轴器,尤其是一种低附加弯矩膜盘联轴器。
背景技术
国内现有的膜盘联轴器中,膜盘与安装盘为相互独立的零件,安装盘为正常安装。现有的膜盘联轴器重量大、附加弯矩大,无法满足高速、高功率传动领域的使用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结合简单、重量轻、附加弯矩低、转速高的低附加弯矩膜盘联轴器,在传递扭矩的同时可补偿径向、角向和轴向不对中。
按照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一种低附加弯矩膜盘联轴器,包括中间隔轴、对称安装在中间隔轴两端的膜盘、安装盘和转接盘,特征是:所述膜盘和安装盘为一体式结构。
所述安装盘插入转接盘中,所述膜盘利用凸凹止口与转接盘定位,并通过第一螺栓组件连接传递扭矩,所述转接盘利用定位环与中间隔轴定位,并通过第二螺栓组件连接传递扭矩。
所述转接盘的一端为与膜盘连接的第一连接端,另一端为与中间隔轴连接的第二连接端,第一连接端与第二连接端之间为转接盘的盘体。所述盘体的型面呈直角状或钝角状。
所述膜盘型面的根部与安装盘连接,在膜盘型面的根部与安装盘之间圆弧形过渡,并在膜盘型面的根部与安装盘的连接处形成圆弧形凹陷。
所述膜盘型面的顶部为与转接盘连接的膜盘法兰,膜盘法兰的下端在膜盘的两侧形成圆角过渡。
所述膜盘型面顶部的膜盘法兰利用凸凹止口与转接盘定位。
本发明与已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膜盘与安装盘设计成一体结构,并且采用不锈钢材料,结构简单、重量轻、耐腐蚀;
(2)、膜盘安装时,倒穿入转接盘,有效的降低了膜盘联轴器的重量和附加弯矩,具有防飞功能;
(3)、膜盘型面根部设计成两个圆角相连的凹形结构,避免了轴比孔大,过盈装配时导致的膜盘伞状变形,膜盘型面顶部两面都设计成圆角过渡结构,有效的减小了膜盘型面应力集中;
(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结构简单、重量轻、附加弯矩低、高转速能力强。
附图说明
图1、图2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2所示:低附加弯矩膜盘联轴器包括膜盘1、第一螺栓组件2、转接盘3、定位环4、第二螺栓组件5、中间隔轴6、安装盘7、膜盘法兰8等。
本发明包括中间隔轴6、对称安装在中间隔轴6两端的膜盘1、安装盘7和转接盘3,所述膜盘1和安装盘7为一体式结构,所述膜盘1型面的根部与安装盘7连接,在膜盘1型面的根部与安装盘7之间圆弧形过渡,并在膜盘1型面的根部与安装盘7的连接处形成圆弧形凹陷,以避免驱动轴与被驱动轴过大,在过盈装配时导致膜盘1形成伞状变形;所述膜盘1型面的顶部为与转接盘3连接的膜盘法兰8,膜盘法兰8的下端在膜盘1的两侧形成圆角过渡;所述安装盘7插入转接盘3中,所述膜盘1型面顶部的膜盘法兰8利用凸凹止口与转接盘3定位,并通过第一螺栓组件2连接传递扭矩,所述转接盘3利用定位环4与中间隔轴6定位,并通过第二螺栓组件5连接传递扭矩;
所述转接盘3的一端为与膜盘1连接的第一连接端,另一端为与中间隔轴6连接的第二连接端,第一连接端与第二连接端之间为转接盘3的盘体,所述盘体的型面呈直角状或钝角状;
所述的膜盘1采用不锈钢材料制成,所述的转接盘3采用刚性材料或不锈钢材料制成。
本发明的工作过程:扭矩从主动机(即驱动轴端)传递给膜盘1,通过第一螺栓组件2传递给转接盘3,再通过第二螺栓组件5传递给中间隔轴6,接着通过中间隔轴6另一侧的第二螺栓组件5传递给中间隔轴6另一侧的转接盘3,再通过第一螺栓组件2传递给膜盘1,最后传递给从动机(即被驱动轴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创明传动工程有限公司,未经无锡创明传动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5874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