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10258797.1 | 申请日: | 2011-09-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61930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1 |
发明(设计)人: | 沟口敦士;今江友和 | 申请(专利权)人: | 欧姆龙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E06B11/00 | 分类号: | E06B11/00;E06B3/46;B61B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李辉;黄纶伟 |
地址: | 日本国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限制出入口的人和车辆等的通行的门装置,尤其涉及在站台限制上下列车的乘客通行的门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铁路公司为了防止乘客从站台掉落到轨道内,采用的办法是沿着站台的侧端部设置防护栏。该防护栏不仅要防止乘客从站台跌入轨道内,还必须确保上下停靠在站台的列车的乘客的通路。例如有一种防护栏,在其与停靠在站台的列车的门(车门)相对的位置设有沿水平方向滑动而进行开闭的滑动门(参照专利文献1)。该防护栏是这样的结构:通常关闭着滑动门,在允许乘客上下停靠在站台的列车时打开滑动门。通过打开滑动门来确保乘客的通路。
此外,还提出了一种防护栏,其中代替上述滑动门,在竖立地设置于站台侧端部的相邻两根支柱之间架设沿着该支柱在上下方向上滑动的可动栏(参照专利文献2)。该防护栏在与停靠在站台的列车的门(车门)相对的位置设置可动栏。对于防护栏,通常可动栏位于数十cm至1m左右的高度,从而防止乘客从站台掉入轨道内。此外,在允许乘客上下停靠在站台的列车时,将可动栏提升至数m(2~3m)左右的高度,从而确保上下该列车的乘客的通路。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0-16280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4-322823号公报
发明内容
然而,根据列车种类的不同,设于一部车辆(一辆车)的车门的个数不同。此外,车辆的长度也随种类而不同。即,根据列车种类的不同,车门的间隔不同。
如上所述,防护栏必须能确保上下停靠在站台的列车的乘客的通路。换言之,对于停靠在所设置的站台的所有列车,防护栏必须通过滑动门或可动栏来开闭与车门相对的位置。
专利文献1的防护栏在打开滑动门时必须用门套来收纳该滑动门。设置该门套的空间限制了滑动门的宽度及滑动门的间隔等。因此,在停靠的列车的种类多的站台的情况下,对于所有种类的列车,很难使滑动门与各种列车的车门相对。此外,因时刻表修订等而再有其他种类的列车停靠站台的情况下,有时该列车的车门与滑动门不相对。
由此可见,存在如下等问题:因停靠于站台的列车而限制了能够应用的范围,或因所设置的防护栏而限制了能够停靠的列车的种类(限制时刻表修订等)。
此外,在专利文献2的结构中,由于使可动栏沿上下方向滑动,因此不必如专利文献1的结构那样必须用门套。因此,某种程度上能够自由地设定该可动栏的宽长。因而能够抑制如上述的专利文献1中那样的问题。但是,为使该可动栏沿上下方向滑动,必须在站台竖立地设置约2~3m的高度的支柱。另一方面,在地铁的站台的情况下存在这样的问题:因顶棚的高度而限制了可竖立地设置的支柱的高度。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门装置,关于其可应用的范围,抑制了设置场所及其环境的影响,并且在使阻拦部件沿上下方向滑动时,提高了处于其周边的人员的安全性。
本发明的门装置为解决上述课题并实现其目的而具备如下结构。
在出入口的两侧分别竖立地设置有固定支柱。在每个固定支柱上,以可相对于该固定支柱沿上下方向自由滑动的方式安装有可动支柱。并且在相邻的可动支柱之间以可沿上下方向自由滑动的方式架设有阻拦部件。
因此,在将可动支柱以及阻拦部件降至下限时,阻拦部件位于约数十cm至1m的高度,在将可动支柱以及阻拦部件升至上限时,即使使阻拦部件到达2m左右的高度,也能够抑制固定支柱以及可动支柱的高度。因此,对于可应用的范围,抑制了设置场所及其环境的影响。特别在应用于站台的情况下,能够充分地抑制因停靠的列车的种类而受到的限制、或因站台的顶棚高度等环境而受到的影响。
此外,可动支柱在内部设置有在上下方向上被驱动的驱动部件,并且形成有引导槽,该引导槽引导阻拦部件沿上下方向滑动。结合部件将阻拦部件与驱动部件连结。该结合部件具有:两个接合片;以及连接这两个接合片的中间片。在此所说的中间片是指位于未直接连接的两个片(在此为接合片)之间、并连接这两个片的连结片。该结合部件的截面形状例如是コ字状或H字状。
此外,引导槽具有与驱动部件相对的壁面。并且,可动支柱在可动支柱的框架与引导槽之间、或者在与驱动部件相对的壁面上,设置有间隙,其中在阻拦部件沿上下方向滑动时,与该阻拦部件一同沿上下方向滑动的结合部件的中间片通过该间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欧姆龙株式会社,未经欧姆龙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5879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