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发动机液压悬置产品的耐腐阻尼液有效
申请号: | 201110258921.4 | 申请日: | 2011-09-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8420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3-21 |
发明(设计)人: | 潘琦俊;杨建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芜湖禾田汽车工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F9/10 | 分类号: | F16F9/10 |
代理公司: | 安徽合肥华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12 | 代理人: | 余成俊 |
地址: | 241100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发动机 液压 悬置 产品 阻尼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阻尼液技术领域,确切地说是一种汽车发动机液压悬置产品的耐腐阻尼液。
背景技术
汽车发动机液压悬置产品中的阻尼液接触的主簧体(材质:天然胶)、贯通流道(材质:塑料、铝或钢板)、皮碗(材质:天然胶或乙丙橡胶)都是不耐酸、不耐腐蚀的,阻尼液使用不得当,会损害产品或降低产品使用寿命。常规的阻尼液所用的材料是乙二醇和蒸馏水。乙二醇在阻尼液中的优点是防冻、耐热性能好,但是乙二醇中含有羟基,经过常温下工作,时间长容易氧化成酸会造成对橡胶、钢铁、铝件腐蚀和水垢生存,同时蒸馏水经过氧化后也会造成金属腐蚀、生锈,为此要开发阻尼液必须要考虑应该使得阻尼液对产品组件品不会造成金属生锈,腐蚀和对橡胶不会有影响,同时阻垢性能优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仅阻垢、抗腐蚀、抗氧化性能优秀,而且易于制备的汽车发动机液压悬置产品的耐腐阻尼液。
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其由下列质量份的原料组成:乙二醇50-70,三乙醇胺8-12,磷酸氢二钠6-10。
所述的一种汽车发动机液压悬置产品的耐腐阻尼液,其特征在于其由下列质量份的原料组成:乙二醇60,三乙醇胺10,磷酸氢二钠5。
所述的一种汽车发动机液压悬置产品的耐腐阻尼液,其特征在于:其还含有硅酸镁铝1-2质量份。
本发明的制备方法为:将乙二醇、三乙醇胺、磷酸氢二钠等原料按质量份搅拌均匀即可使用。本发明如果不马上使用,建议罐装到可密封的容器内,以免阻尼液长期暴露吸收大量水分和空气中有害物质,从而降低应具备的耐腐蚀、防锈的功能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发明由多种成分混合而成,三乙醇胺除了防冻、耐热性能好,还具备酸性气体吸收、防锈、防腐蚀作用,保护金属表面,防止氧化的功能,同时组织污垢产生的性能好,磷酸氢二钠可以提供长效防腐效果的价格低廉且无污染。将上述物质运用到阻尼液中可以增加阻尼液的阻垢、抗腐蚀以及抗氧化等性能。
2、本发明的制造工序、工艺简单,此阻尼液生产出的汽车发动机液压悬置产品具有良好的耐热、防冻性能,阻垢、抑制腐蚀、防锈,粘温性都比较优异,解决了传统的乙二醇与蒸馏水混合而成的耐腐阻尼液不防止氧化的缺点,同时对金属不会造成腐蚀,对橡胶不会有影响。
3、加入硅酸镁铝作为增稠剂,可以使本发明具有高粘性,因此可以提供优异的阻力稳定性、缓冲性,使部件能平滑、顺畅、准确的运动,适用于不同车辆的需要。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汽车发动机液压悬置产品的耐腐阻尼液,其特征在于其由下列质量份的原料组成:乙二醇60,三乙醇胺10,磷酸氢二钠5。
本实施例的制备方法为:将乙二醇、三乙醇胺、磷酸氢二钠按质量份搅拌均匀即可使用。本发明如果不马上使用,建议罐装到可密封的容器内,以免阻尼液长期暴露吸收大量水分和空气中有害物质,从而降低应具备的耐腐蚀、防锈的功能。
本实施例具有良好的阻垢、耐热、防冻性能,通过将铁、刚件以及铝件放入本实施例的耐腐阻尼液以及常规阻尼液乙二醇和蒸馏水的混合液中分别浸泡1000小时,进行腐蚀、氧化性能对比实验以及污垢形成情况对比实验,结果见表1。实验结果表明本阻尼液具有良好的抗腐蚀、抗氧化性能,同时不会在使用中形成污垢。
表1性能实验对比
实施例2:
一种汽车发动机液压悬置产品的耐腐阻尼液,其特征在于其由下列质量份的原料组成:乙二醇55-65,三乙醇胺8-12,磷酸氢二钠4.5-5.5,硅酸镁铝0.5-1.5。
本实施例的制备方法为:将乙二醇、三乙醇胺、磷酸氢二钠以及硅酸镁铝按质量份搅拌均匀即可使用。
将硅酸镁铝作为增稠剂,可以使本实施例具有高粘性,因此可以提供优异的阻力稳定性、缓冲性,使部件能平滑、顺畅、准确的运动。
本实施例具有良好的阻垢、耐热、防冻性能,通过将铁、刚件以及铝件放入本实施例的耐腐阻尼液以及常规阻尼液乙二醇和蒸馏水的混合液中分别浸泡1000小时,进行腐蚀、氧化性能对比实验以及污垢形成情况对比实验,结果见表2。实验结果表明本阻尼液具有良好的抗腐蚀、抗氧化性能,同时不会在使用中形成污垢。
表2性能实验对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芜湖禾田汽车工业有限公司,未经芜湖禾田汽车工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5892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工字轮气动顶紧装置
- 下一篇:一种油电混合驱动的农用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