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功能活检钳无效
申请号: | 201110259111.0 | 申请日: | 2011-09-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7972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3-21 |
发明(设计)人: | 王宝根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宝根 |
主分类号: | A61B10/06 | 分类号: | A61B10/06;A61B10/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0011 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功能 活检 | ||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尤其是一种多功能活检钳。
二、背景技术
内窥镜主要用作患者体内的间接观察检查,当对于可疑部分需要进一步检查确认时往往需要用活检钳从内窥镜管道进入患者腔体内取下该部位少量的活体组织作病理切片检查。
现有技术中,医用钢质活检钳在检查取活钳时,由于是外部辅助灯光照射,无法清楚病灶的确切位置,容易造成取样失误,进而造成医生误诊。
三、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要解决上述现有活检钳的不足,提供一种多功能活检钳,使其具有操作简单方便、可靠、活动灵活及手术效果好等特点。
本发明的目的是采用如下方案实现的:一种多功能活检钳,其包括钳夹、钳夹固定座、导管、操作手柄及操作控制装置,其特点是:它还包括由物镜、光导纤维、目镜、CCD光学接口组成的监控装置和由光源、电源线、开关、插座组成的照明装置;所述导管由树脂外管和树脂内管构成;所述开关和插座用于控制光源工作,光源通过穿过树脂外管的电源线与插座、开关连接;所述钳夹由两个对应可开合的子弹头状的中空结构钳头构成,并通过树脂内管内的一根钳夹连动管的前后移动实现开合;所述操作手柄的柄杆为一端密封,一端打通的中空结构,其内腔内有固定光导纤维的固定柱,所述光导纤维一端位于目镜的聚焦点,另一端穿过钳夹连动管后进入钳头内并位于物镜的聚焦点;在柄杆上还开有移动槽,在柄杆上装有推拉环能沿移动槽前后移动,并带动钳夹连动管也前后移动。
在操作手柄的柄杆后部有指环,前部装有固定套筒,上述导管插入并固定于固定套筒内,上述开关和插座装在固定套筒上,方便电源线穿过树脂外管与插座和开关连接。在导管尾部外围还有加强套管与固定套筒固定。
上述操作控制装置即钳夹控制装置,其由钳夹连动管、两根连动钢丝、活环、扇片及推拉环组成。
上述钳夹下端连接两片扇片,扇片中部有孔与钳夹固定座上的轴配合,扇片下端有小孔,连动钢丝通过此小孔与扇片连接;两根连动钢丝中部穿过活环,另一端连接钳夹连动管头部,钳夹连动管尾部与推拉环固定。上述推拉环装在操作手柄外围,推拉环沿移动槽的前后移动带动钳夹连动管也前后移动,进而带动由扇片、活环及连动钢丝构成的机构,使连动钢丝两端张开或收拢,这样钳夹就能实现开合动作,达到取样的目的。
上述光源可为LED灯,其装在钳夹固定座内,将光从钳夹固定座射出,照亮病灶,使医生能清晰地看见病灶,确保取样准确、无误;上述物镜将消化道内图像聚焦到光导纤维的端面上,经光导纤维的传导,通过目镜可以直接观察,本发明通过装在目镜后的CCD光学接口将图像输出到显示设备如电脑,实现屏幕显示,并在电脑中通过数学模型对比软件预知异常发展的趋势,并建立趋势的智能分析系统、建立数据库。
上述树脂外管由二根树脂管盘旋而成,其内分别通过正、负极电源线,正、负极电源线一端分别与光源的正、负极连接,负极电源线的另一端与插座上负极电源插孔连接,插座的正极电源插孔与开关的一个触点通过导线连接,正极电源线的另一端与开关的另一个触点连接,这样便形成回路以实现对光源的供电控制。
本发明采用上述方案的有益效果是:1)使用此多功能活检钳时,当其进入消化道内部时,通过照明装置和监控装置可以清晰地看见病灶,确保取样准确、无误,而且不易伤到其他器官,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很好地达到手术的效果;2)照度稳定,无发热现象,能准确判断,使用安全可靠,大大提高活检钳的准确率和方便性,可靠性高,使用寿命长;3)通过摄像分析建立数学模型,所采集的数学模型能通过前后对比软件自动发现异常,并在发现异常时报警,同时能得出一个病变趋势发展方向,这样就能提前预防、必要时及时采取治疗措施。同时通过数学模型对比软件预知异常发展的趋势,并建立趋势的智能分析系统、建立数据库,丰富的临床数据库能得出有很多有用的异常经验,使我们的医生医术水平不断提高。
四、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多功能活检钳的立体结构图;
图2是本发明多功能活检钳的主视图;
图3是图1中节点I的放大图;
图4是图2中的A-A剖视图;
图5是图2中的B-B剖视图;
图6是图5中节点II的放大图;
图7是图5中节点III的放大图;
图8是本发明中钳夹部分的立体结构图。
对各幅附图中的标号说明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宝根,未经王宝根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5911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