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抽水储能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110259132.2 | 申请日: | 2011-08-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3801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2-01 |
发明(设计)人: | 曹信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曹信江 |
主分类号: | F03B13/00 | 分类号: | F03B13/00;F03B13/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5000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抽水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储能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抽水储能装置。
背景技术
电能具有可以大规模生产、容易转换为其他形式能量、便于远距离输送、集中管理、自动测量和控制等优点,但电的发出和使用存在时间空间上的变化和不匹配,需要储能设施。而电能的储能较为困难。风、光发电是未来能源的主要来源,但风、光发电均具有随机性、不易调度的特点,需储能设施配合。储能技术是未来新能源利用的重大课题。
普通抽水蓄能电站是大容量储能方式,能量循环效率75%,建设普通抽水蓄能电站需要苛刻的地理条件,需要大量的水和较好的建坝建库条件,受自然条件限制较多,初始投资巨大,有一定应用前景,但有可能破坏环境、迁移人口、淹没农田和文物古迹、影响原生态系统,影响面广,有些是负面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抽水蓄能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选址灵活、占地面积小、不依赖自然地势等地理条件、容量可控的抽水储能装置。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利用立柱、梁或支架等结构将上水池直接置于高空,从而形成储能所需的高度差,而非利用自然地势。其他方面与普通抽水蓄能电站类似。
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一、可以实现超大容量储能,占地少、容量可控,储电供电运行灵活、启闭方便、不需交直变换。运营管理简单,检修方便。能量循环效率和普通抽水蓄能相同,约75%。
二、技术成熟,稳定可靠,安全,寿命长。以普通抽水蓄能电站和土木工程、机电工程等成熟技术为依托,工程实施无任何技术难度,土木工程设计寿命可达100年以上,电机维护费用超低,寿命可达30年以上。
三、相对于普通抽水蓄能电站,本装置不需建坝建库等特殊地理条件,不淹没耕地、不迁移人口、不破坏环境和生物种群、不破坏文物古迹,选址灵活。
四、无污染。运营过程不排放一克CO2或废气、废水、废渣、有毒、放射、烟尘等任何污染物,水作为储能介质循环利用,损耗小,定期补充即可。
五、投资省,运营成本低,经济效益显著,社会效益巨大。工程投资主要是支柱、梁或支架、桩基、撑杆等的土木工程、电机、水泵(水轮机)、控制系统等,其单度储能造价在提水高度在300米以上时和普通抽水蓄能处于同一量级。
六、适用面广。1、适合作为火电、核电等各类电站的配套储能设施。2、可以依托公共电网灵活选址;3、不需地势、山势等高差、库区地理资源的特点使其特别适合于在沙漠、戈壁、荒原、盐碱滩等人烟稀少地域配合风电、光伏发电建立储能电站。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1中各编号意义为:1-电动机(发电机);2-水泵(水轮机);3-下水池;4-上水池;5-水管;6-立柱;7-撑杆;8-缆风绳;9-梁或支架;10-桩基;11-承台;12-锚锭;13-电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一种抽水储能装置,通过人工建造桩基(10)、承台(11)、立柱(6)、下水池(3)、上水池(4),上水池(4)通过梁或支架(9)置于立柱顶端,从而实现储能所需的高度差。建造撑杆(7)使立柱(6)保持稳定,必要时建造锚锭(12)和缆风绳(8),使立柱(6)获得更有力的维护。安装电动机(发电机)(1)、水泵(水轮机)(2)和水管(5)作为储能和释能的设备。
其储能过程如下:在用电低谷期或需储能时,电动机(1)从电线(13)中获得电力,驱动水泵(2)抽提下水池(3)中的水,通过水管(5)至上水池(4)。
其释能过程如下:在用电高峰期或需释能时,上水池(4)中的水通过水管(5)流过水轮机(2),水轮机(2)转动带动发电机(1)发电,送上电线(13);
本发明的最佳实施例已被阐明,由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做出的各种变化或改型都不会脱离本发明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曹信江,未经曹信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5913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