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脱氮除硫微生物燃料电池有效
申请号: | 201110260207.9 | 申请日: | 2011-09-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2454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18 |
发明(设计)人: | 蔡靖;郑平;张吉强;孙培德;郭茂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工商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M8/16 | 分类号: | H01M8/16;H01M4/90;C02F3/34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0 | 代理人: | 杜军 |
地址: | 310018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微生物 燃料电池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生物燃料电池,尤其是一种脱氮除硫微生物燃料电池。
背景技术
微生物燃料电池(Microbial fuel cell, MFC)是以微生物作为催化剂,将化学能直接转化成电能的装置。它不再单纯将废水的污染物质作为处理对象,而是看作是一种能量来源。用MFC处理工艺,不仅净化了污水,而且可以获得额外的能量,此外,它还具有能量转化率高,可在常温、常压下运行等优点。因此近年来,MFC处理工艺日益受到关注,成为环保领域的前沿课题和研究热点,具有不可估量的发展潜力。
其具体工作过程为:阳极室内的微生物代谢基质,产生电子和质子。电子直接或间接(通过中介体)传递到阳极,再经由外电路到达阴极。质子则通过膜渗透到阴极室。在阴极室内,质子、电子和电子受体反应生成水。阴阳两极之间存在电位差,从而产生可捕获的电能。目前绝大多数微生物燃料电池以有机物为产电基质,产电微生物为兼性厌氧菌,电池构型通常分为双室和单室两类。这些微生物燃料电池存在以下缺点:(1)在已发现的兼性厌氧产电菌中,除腐败希瓦氏菌、铁还原红螺菌、地杆菌等几种细菌外,其余产电菌的电子传递效率很低,需要额外添加中性红、2,6-蒽醌等电子中介体来强化电子传递,中介体大多有毒且价格较高;(2)产电基质为有机物,电导率低,电池内阻大,产电效率低,有时需要额外添加无机离子以增强其导电性;(3)运行方式以间歇运行为主,运行周期内闭路电压变化较大,不能稳定输出。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脱氮除硫微生物燃料电池。
本发明的生物燃料电池包括恒温搅拌系统、反应系统和数据采集监测系统。
恒温搅拌系统包括恒温磁力搅拌器和磁力搅拌子;
反应系统包括阳极反应室、阴极反应室和质子交换膜;所述的阳极反应室和阴极反应室均为一面开放、五面封闭的方形箱体,阳极反应室开放的一面与阴极反应室开放的一面对应,阳极反应室和阴极反应室开方面之间设有密封圈并通过法兰连接,质子交换膜用密封圈固定在阳极反应室和阴极反应室之间;阳极反应室和阴极反应室设置有磁力搅拌子;
阳极反应室的一侧设有阳极进水管和阳极出水管,阳极反应室内装有产电基质,产电基质中浸有脱氮除硫微生物和附着脱氮除硫微生物的挂膜阳极,阳极反应室顶部设有阳极导线固定管、阳极取样管和阳极参比电极固定管;
阴极反应室的一侧设有阴极进水管和阴极出水管,阴极反应室内装有阴极电解液,阴极电解液中浸有阴极,阴极反应室顶部设有阴极导线固定管、阴极取样管和阴极参比电极固定管;
数据采集监测系统包括负载、数据采集器和电脑,负载两端通过导线分别与挂膜阳极和阴极连接,数据采集器采集负载两端的电信号,电脑与数据采集器连接,处理数据采集器采集的电信号。
所述的产电基质为含有硫化物、硝酸盐或亚硝酸盐的废水,pH值为7.0~7.5。
所述的阳极反应室和阴极反应室的长宽高比均为1~2:1:1~3;阳极反应室内的产电基质体积为阳极反应室体积的2/3~3/4,产电基质内的脱氮除硫微生物体积为产电基质体积的1/3~1/5;阴极反应室内的阴极电解液体积为阴极反应室体积的2/3~3/4。
所述的挂膜阳极和阴极的导电材料为碳纸、碳布、碳毡、石墨毡、石墨板中的一种,挂膜阳极表面附着有脱氮除硫生物膜,挂膜阳极和阴极之间的距离为3~6cm,阳极反应室内的挂膜阳极的表面积与阳极反应室体积之比为9~40 m2:1 m3,阴极反应室内的阴极的表面积与阴极反应室体积之比为9~40 m2:1 m3。
本发明以脱氮除硫微生物为产电微生物,无需添加电子中介体;以含有硫化物和硝酸盐(或亚硝酸盐)的废水为产电基质,可以连续运行,无需外加曝气装置,无需投加电子中介体,既可同时去除硫化物和硝酸盐(或亚硝酸盐),又能产生稳定的电能。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利用脱氮除硫微生物进行废水处理和生物产电,可实现废水污染控制和电能生产同时进行;(2)产电基质为无机离子,电池内阻低,电池性能好,产电效率高;(3)运行方式为连续进出水,不仅便于运行和管理,而且可输出稳定的电能。
附图说明
图1 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工商大学,未经浙江工商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6020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注塑机模具的开合装置
- 下一篇:舒压小靠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