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站台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10261436.2 | 申请日: | 2011-08-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1845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18 |
发明(设计)人: | 堤裕正 | 申请(专利权)人: | 纳博特斯克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E06B1/34 | 分类号: | E06B1/34 |
代理公司: | 北京信慧永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90 | 代理人: | 李雪春;武玉琴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站台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站台门装置。
背景技术
先前,众所周知的是如日本特开2001-191914号公报及日本特开2002-29410号公报所公开的两个门板由一个门套体可进退移动地支承的站台门装置。具体而言,该种站台门装置中,一门板可从门套体的一端部(例如左端部)向外部(例如左侧)前进地由门套体支承,并且另一门板可从门套体的相反侧端部(例如右端部)向外部(例如右侧)前进地由门套体支承。
在门套体内收纳有分别用于驱动两门板的一对驱动设备及一对导轨。两门板通过两驱动设备驱动而同步进行开关动作。
日本特开2001-191914号公报及日本特开2002-29410号公报所公开的站台门装置中,在门套体内收纳有驱动设备及导轨,因此该种站台门装置无法形成可转动的门套体以使该门套体发挥紧急疏散门的功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所述的现有技术问题。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在具有可收纳两个门板的门套体的站台门装置中可使门套体具有作为紧急疏散门的功能。
本发明所涉及的站台门装置包括:门套体,设置在站台上;第一门板,以从所述门套体的一端部突出的方式被驱动;以及第二门板,以从所述门套体的另一端部突出的方式被驱动。所述门套体包括:第一支承部,收纳有用于驱动所述第一门板的第一驱动装置,并且可移动地支承所述第一门板;第二支承部,与所述第一支承部隔开间隔而设置,收纳有用于驱动所述第二门板的第二驱动装置,并且可移动地支承所述第二门板;以及紧急疏散门部,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承部与第二支承部之间。
由此,在具有可收纳两个门板的门套体的站台门装置中可使门套体具有作为紧急疏散门的功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站台门装置的正视图。
图2是用于说明设置在所述站台门装置上的第一支承部及第一门板的结构的图。
图3是用于说明第一支承部的结构的图。
图4是用于说明设置在所述站台门装置上的第二支承部的结构的图。
图5(A)是沿图1的Va-Va线的剖视图,图5(B)是沿图1的Vb-Vb线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图1是作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站台门装置10的正视图。当多个站台门装置10沿站台P的边缘部排列时,站台P上通过多个站台门装置10而分隔为轨道侧与其内侧(站台内侧)。另外,也可在相邻接的站台门装置10彼此之间插装固定分隔壁(省略图示)。
图1是从站台内侧(站台侧)向轨道侧观察站台门装置10的图。如该图所示,站台门装置10包括:门套体12,设置在站台P上;第一门板14,以从门套体12的一端部(图1的左端部)突出的方式被驱动;以及第二门板16,以从门套体12的另一端部(图1的右端部)突出的方式被驱动。即,站台门装置10形成为具有滑拉式的一对门板14、16的活动栅栏,打开及关闭位于门套体12两侧的上下车通道17、18。
第一门板14为例如图1左侧的门板,第二门板16为例如图1右侧的门板。
门套体12包括相互隔开间隔而设置的第一支承部21及第二支承部22。此外,门套体12还包括设置在第一支承部21与第二支承部22之间的紧急疏散门部23。紧急疏散门部23由第一支承部21可转动地支承。另外,紧急疏散门部23也可由第二支承部22可转动地支承,或者,也可由第一支承部21及第二支承部22这两者支承而呈双开门状转动地形成。
如图2所示,第一门板14包括:门板主体25,从正视方向看呈矩形状;长条状的固定部件27,在该门板主体25的中间高度位置固定在门板主体25上;线性轨道29,固定在该固定部件27上;以及带齿传动带31,固定在所述固定部件27上作为传递部件。第二门板16为与第一门板14左右对称的结构,且结构与第一门板14相同,包括门板主体33、固定部件34、线性轨道35及带齿传动带36(参照图4)。
下面,对第一门板14的结构进行说明,第二门板16也为相同的结构。
门板主体25包括呈矩形状地组装框架材料的结构的矩形框体,及固定在该矩形框体上的透明板38。透明板38为双层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纳博特斯克株式会社,未经纳博特斯克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6143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