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流体封入式隔振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10262460.8 | 申请日: | 2011-08-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3143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02 |
发明(设计)人: | 石川亮太;小川雄一;清水赖重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海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0K5/12 | 分类号: | B60K5/12;F16F13/10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77 | 代理人: | 刘新宇;张会华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流体 封入 式隔振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例如适用于汽车的发动机支架等的隔振装置,特别地涉及一种利用封入在内部中的流体的流动作用的流体封入式隔振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适用于汽车的发动机支架、副框支架等的隔振装置的一种,公知有流体封入式隔振装置。在流体封入式隔振装置中,用主体橡胶弹性体将第一安装构件和第二安装构件连结起来,并且形成有封入有非压缩性流体的受压室和平衡室,使流体经由用于将上述受压室和平衡室相互连通的孔(orifice)通路进行流动,从而发挥作为目的的隔振效果。
然而,在流体封入式隔振装置中,当汽车越过台阶等而被输入冲击性大振幅振动时具有产生以气穴现象为起因的异音的问题。即,当由于输入冲击性大振幅振动而使受压室受到显著的负压时,在受压室中由于气穴现象产生气泡而在该气泡消失时发出冲击波。另外,该冲击波传递到车辆,从而作为异音被乘车人员听到。
因此,为了降低乃至防止上述的气穴现象异音,例如在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2420号公报)中,提出了设有在受压室中产生显著的负压时打开的泄露通路(短路通路)的结构的方案。即,在专利文献1中,在间隔构件上形成有泄漏通路,并且使用于开闭该泄露通路的安全阀(阀部)一体形成在可动膜上,在达到使受压室受到气穴现象成为问题这样程度的负压的情况下,使安全阀变形而打开泄露通路。由此,利用经由泄露通路的流体流动降低受压室的负压,从而降低乃至防止以气穴现象为起因的异音。
然而,在记载于专利文件1的结构中,安全阀的整体为恒定厚度的薄膜形状,从而在受压室中产生负压的情况下安全阀的整体容易发生较大变形而使泄漏通路变为连通状态。因此,在输入振动时受压室的压力变动经由泄露通路流失,并且即使将安全阀维持在切断状态下,由于安全阀自身的弹性变形使受压室的压力变动流失到平衡室侧,因此减少了经由阻尼通路的流体流动量,可能对利用阻尼通路发挥的隔振效果产生不良影响。
此外,虽然也考虑了增大安全阀的厚度而增强变形弹簧特性的情况,但是在安全阀的周向两侧一体地形成有厚壁部而伴随有约束作用,非常难以将安全阀的变形弹簧特性调节到适当值。而且,由于从形成在可动膜的外周缘部上的最厚壁的固定部的外周端面突出形成有薄膜形状的安全阀,也产生了由于朝向安全阀的基端部分的显著的应力集中而容易产生龟裂、损伤且难以确保耐久性及可靠性的问题。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242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鉴于以上情况,其解决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在受压室受到显著的负压的情况下迅速打开短路通路而防止气穴现象异音,并且在受压室受到正压的情况下使短路通路保持切断状态而有效地发挥由阻尼通路产生的隔振效果的新结构的流体封入式隔振装置。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即,本发明的第一技术方案的流体封入式隔振装置是用主体橡胶弹性体将第一安装构件和第二安装构件连结起来,并且在隔着被该第二安装构件支承的间隔构件的两侧形成有受压室和平衡室,该受压室的壁部的一部分由该主体橡胶弹性体构成,该平衡室的壁部的一部分由挠性膜构成,在上述受压室和平衡室中封入有非压缩性流体,并且形成有用于使上述受压室和上述平衡室彼此连通的阻尼通路,其特征在于,在上述间隔构件上配设有可动膜,在该可动膜上设有一个面受到上述受压室的压力而另一个面受到上述平衡室的压力的膜部,并且在该膜部的外周侧一体形成有向周向延伸的环状保持部并使该环状保持部被该间隔构件支承,另一方面,在该间隔构件上在比用于支承该环状保持部的支承部靠外周侧的位置上形成有短路通路,该受压室和该平衡室经由该短路通路被连通,并且从该环状保持部向外周侧突出设置有用于对该短路通路的连通状态和切断状态进行切换的阀部,在该阀部中设有从该环状保持部向外周侧突出的厚壁部和从该厚壁部进一步朝向外周侧突出且随着朝向突出顶端侧去而逐渐变薄的薄壁部,该薄壁部在该短路通路内朝向该受压室侧立起而对该短路通路的内壁面进行弹性按压,并且经由该短路通路使该厚壁部的位于该受压室侧的面受到该受压室的压力,另一方面,将该厚壁部的位于该平衡室侧的面抵接支承在该间隔构件上,而且,在该薄壁部上经由该短路通路使一个面受到来自该受压室的压力而另一个面受到来自该平衡室的压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海橡胶工业株式会社,未经东海橡胶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6246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