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工厂化真姬菇快速栽培技术无效
申请号: | 201110262570.4 | 申请日: | 2011-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0576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11 |
发明(设计)人: | 盛岩;赵磊;李凤玲;李波;张金霞;王艳霞;蔡王涛;董孝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正汉生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G1/04 | 分类号: | A01G1/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700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工厂 化真姬菇 快速 栽培技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工厂化真姬菇快速栽培技术。
背景技术
常规的真姬菇栽培整个生长发育周期需要105~130天,其中包括发菌培养周期75~100天,出菇培养周期20~30天。这是因为在常规的栽培模式下,真姬菇采用固体菌种一次接种,接种后菌丝长满整个菌瓶的时间为35~50天,然后菌丝需要35~55天的培养后熟期,整个发菌培养周期为70~100天。发菌培养结束后进入出菇培养周期,至子实体采收还需20~30天的发育期,其中发菌培养周期过长是整个栽培周期过长的最主要因素。菌种的菌龄对真姬菇的整个生长周期都有较大的影响。菌龄过小,则次级代谢产物如纤维素酶等较少,同批次栽培种菌龄一致化程度较低,子实体发生与采收不同步,影响产量,延长了真姬菇的整个生产周期;菌龄过大,虽可缩短菌种熟成阶段的时间,但菌丝恢复及吃料较慢,污染率相对较难控制。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工厂化真姬菇快速栽培技术,培养周期大大缩短、出菇整齐度较高,大大节约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真姬菇的品质和产量。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工厂化真姬菇快速栽培技术,包括A菌种和B菌种,A菌种为栽培种,B菌种为原种;选择菌龄为50~80天的A菌种,菌龄为50~70天的B菌种,将B菌种表面的老菌丝进行处理后,接入A菌种;然后经7~15天的培养,待A菌种和B菌种结合后,进行掻菌;最后将掻菌后的菌瓶放入生育室进行出菇培养。
在真姬菇菌种接种过程中,每瓶1100ml的菌瓶接种15~25g的A菌种。
本发明取得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这种二次接种技术其培养周期大大缩短、出菇整齐度较高,而且这种二次接种技术通过严格控制A菌种的菌龄和B菌种的菌龄,从而确定了两者最佳菌龄段组合,通过这种组合,使本发明具有以下特点:
1、缩短了生长周期,比一次接种缩短至少20天,大大节约了生产成本;
2、节约20%的培养室面积及培养用能源;
3、节约20%的瓶盖;
4、出菇整齐,便于管理;
5、菇盖颜色较深,提高了真姬菇的品质;
6、提高了产量。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选择A菌种的菌龄为70天,B菌种的菌龄为60天的菌种,将B菌种表面的老菌丝进行处理后,1100ml的栽培瓶中接入A菌种15g左右,经15天的培养,待A、B菌种结合后,进行掻菌。将掻菌后的菌瓶放入生育室进行出菇培养。在生育生培养20天后,进行采收。整个生产周期为95天。
实施例二:
选择A菌种的菌龄为80天,B菌种的菌龄为65天的菌种,将B菌种表面的老菌丝进行处理后,1100ml的栽培瓶中接入A菌种20g,经10天的培养,待A、B菌种结合后,进行掻菌。将掻菌后的菌瓶放入生育室进行出菇培养。在生育生培养25天后,进行采收。整个生产周期为100天。
采用A+B二次接种技术与一次接种的主要区别在于其培养周期大大缩短、出菇整齐度较高。由于真姬菇需要在一定菌龄、后熟的固体菌种上出菇,所以B菌种的菌龄及后熟度很重要,菌龄过短、后熟度不够,出菇少,反之,菌龄过长、后熟过度,菌种干燥、营养缺乏,出菇少,影响产量。因此,B菌种的菌龄以50~70天为宜。A+B二次接种技术通过严格控制A菌种的菌龄和B菌种的菌龄,从而确定了两者最佳菌龄段组合。
本发明能缩短生长周期,大大节约了生产成本;能节约培养室面积及培养用能源;能节约瓶盖;出菇整齐,便于管理;菇盖颜色较深,提高了真姬菇的品质和产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正汉生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山东正汉生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6257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透明显示配置模式
- 下一篇:电脑系统、电源供应器及其电源管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