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纵向碰撞缓解系统及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262770.X | 申请日: | 2011-09-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6395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23 |
发明(设计)人: | 宋超;章昌林;江振伟;周大永;刘卫国;马芳武;赵福全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21/0134 | 分类号: | B60R21/0134;B60T7/12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9 | 代理人: | 尉伟敏 |
地址: | 317000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纵向 碰撞 缓解 系统 控制 方法 | ||
1. 一种汽车纵向碰撞缓解系统,用于最大限度地避免汽车碰撞或减轻汽车碰撞带来的损害,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纵向碰撞缓解系统包括雷达测距系统、防撞控制单元、车速控制系统及报警单元,其中:
雷达测距系统,包括前测距雷达及后测距雷达,分别用于测量本车与前车及本车与后车之间的实时距离;
防撞控制单元,用于接收雷达测距系统测量的实时距离并对上述雷达测距系统提供的实时距离进行计算,同时根据预设的阈值对本车状态进行判定,在本车进入危险时段时,根据预先设定的程序向执行机构发送相应的指令;
车速控制系统,用于根据防撞控制单元的指令,控制本车的加速或减速制动;
报警单元,包括声音报警与灯光报警两部分,用于根据防撞控制单元的指令,向本车及相关车辆驾驶员发出报警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碰撞缓解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汽车纵向碰撞缓解系统还包括:
爆胎监测单元,用于在本车发生爆胎事故时,将该爆胎数据提供给防撞控制单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纵向碰撞缓解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汽车纵向碰撞缓解系统还包括:
预紧式安全带控制单元,用于根据防撞控制单元的指令,在本车减速制动时收紧安全带以保护乘客;
安全气囊控制单元,用于根据防撞控制单元的指令,提前启动安全气囊以保护乘客。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汽车纵向碰撞缓解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汽车纵向碰撞缓解系统还包括车速传感器,用于检测本车的车速,并将该车速数据提供给防撞控制单元。
5.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纵向碰撞缓解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根据雷达测距系统提供的前后两个测量时间点的本车与前车或/和后车的距离,用两个时间点车距差值除以两个时间点的时间间隔得到本车相对于前车或/和后车的相对速度;
b.根据本车与前车或/和后车的距离及相对速度实时判断本车与前车或/和后车可能发生碰撞的时间,其中:
当前方有车,后方无车,本车与前车可能发生碰撞的时间小于3秒而大于等于2秒时,向本车及前车驾驶员发出声音及灯光报警信息;本车与前车可能发生碰撞的时间小于2秒而大于等于1秒时,向本车及前车驾驶员发出声音及灯光报警信息,车速控制系统控制本车实施部分制动;本车与前车可能发生碰撞的时间小于1秒时,车速控制系统控制本车实施紧急制动;
当前方无车,后方有车,本车与后车可能发生碰撞的时间小于3秒而大于等于2秒时,向本车及后车驾驶员发出声音及灯光报警信息;本车与后车可能发生碰撞的时间小于2秒时,向本车及后车驾驶员发出声音及灯光报警信息,车速控制系统控制本车加速;
当前方后方均有车,本车与前车及后车均可能发生碰撞时且先发生的碰撞时间小于3秒而大于等于2秒时,向本车及前车、后车驾驶员发出声音及灯光报警信息;可能发生碰撞的时间小于2秒时,向本车及前车、后车驾驶员发出声音及灯光报警信息,车速控制系统控制本车加速或减速制动,将本车控制在前车与后车的中间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汽车纵向碰撞缓解系统的控制方法,其中,所述的汽车纵向碰撞缓解系统包括爆胎监测单元,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以下步骤:
c.当本车发生爆胎时,爆胎监测单元将爆胎数据提供给防撞控制单元,防撞控制单元自动转入爆胎处理程序,爆胎处理程序检测本车与后车的距离及相对速度并计算可能出现的碰撞时间,当本车与后车可能发生碰撞的时间大于3秒时,向本车及后车驾驶员发出声音及灯光报警信息,车速控制系统控制本车实施部分刹车;本车与后车可能发生碰撞的时间小于3秒时,向本车及后车驾驶员发出声音及灯光报警信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62770.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薄型马达的强化结构
- 下一篇:一种高纯金属钕的制备方法及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