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医疗器械无效
申请号: | 201110262833.1 | 申请日: | 2011-09-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7330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20 |
发明(设计)人: | 孙道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发科技(大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17/22 | 分类号: | A61B17/22;A61B17/94;A61B18/26;A61B18/00;A61B10/06;A61B1/273 |
代理公司: | 大连科技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1119 | 代理人: | 龙锋 |
地址: | 116011 ***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医疗器械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消化内科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用于介入性诊治胆囊疾病的医疗器械。
背景技术
胆囊常见疾病有胆囊结石、胆囊炎及胆囊息肉,山于胆囊生埋结构位置较为特殊,胆囊管及胆囊管开口变异较多,且胆囊管内有螺旋式粘膜皱璧需要保护,故对于胆囊疾病的治疗一般采用胆囊直接切除和保胆治疗两种方式。传统的手术治疗一般直接切除胆囊,但胆囊叨除术后将带来多种严重的远期副作用,它直接影响到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而危及患者的生命,故随着近年来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针对胆囊疾病,开始向保胆治疗的方向发展,通常联合应用腹腔镜和纤维胆道镜进行治疗,一般先用气腹针经腹部穿刺置入腹腔镜探察胆囊位置、外观及是否有粘连,确认胆囊外部正常后,在肋缘下行小切口入腹,牵引胆囊,在胆囊底切口插入胆道镜,用负压吸引器吸净胆囊内胆汁,同时放入生理盐水冲冼胆囊腔,使手术视野清晰,在纤维胆道镜直视下取净胆囊内结石,用可吸收线缝合手术切除。临床显示,这种联合应用腹腔镜和纤维胆道镜保胆治疗的方式,由于有切口和创伤,常伴发术后感染、胆漏、吻合口狭窄和腹膜炎等并发症的发生,并且由于联合腹腔镜和胆道镜治疗,需要多名医师同时操作,在资源上形成了一种浪费。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医疗器械,通过普通十二指肠镜的工作钳道,借助自身的双球囊结构进入胆囊内,该器械可带成像系统司对胆囊内进行观察,该器械自带工作钳道可进入其他辅助器械,如液电碎石器、激光碎石器、活检钳等进行碎石或活组织取样。
为了达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医疗器械,包括:导管,该导管设有至少两个主腔道,这些主腔道均自导管的近端贯通至远端;所述导管的近端设有与所述腔道对应连通的若干个插入端口;第一球囊,该球囊能够充气膨胀和放气收缩,设置在球囊套管的远端,球囊套管以可移动的方式套设在所述导管的外面,球囊套管上设有能够连通第一球囊和外部球囊控制装置的通气管道;第二球囊,该球囊能够充气膨胀和放气收缩,设置在导管的远端,导管上设有能够连通第一球囊和外部球囊控制装置的通气管道。
上述导管至少包含两个主腔道,即一个可用于插入纤维光学镜或者其他成像系统的可视腔道,便于即时观察状祝调整手术操作;一个可用于插入导丝或者其他辅助器械的腔道。当然条件允许,一般可以设置四个主腔道,即一个导丝腔,用于插入导丝引导该器械到达目的地;一个工作腔道,用于插入相关器械,如取石网篮,取样钳等进行治疗;一个辅助腔道,用于注水或注气等辅助工作;一个可视腔道,用于插入纤维光学镜或其他成像系统。采用球囊套管和双球囊结构,球囊套管和导管小间隙滑动配一合,这样可以通过交替充气膨胀两个球囊,从而将球囊套管和导管交替定位在胆囊管内,冉推动可以移动的球囊套管或者导管在胆囊管内前进,最终达到通过弯曲的胆囊管进入胆囊内的目的。
本发明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通过普通十二指肠镜的工作钳道,借助自身的双球囊结构进入胆囊内,该器械自带可视腔道可通过成像系统可对胆囊内进行观察,该器械自带工作钳道可进入其他辅助器械,如液电碎石器、激光碎石器、活检钳等进行碎石或活组织取样。这样,解决了现有医疗器械无法直接经人体自然腔道进入胆囊的问题,并且同时实现了胆囊内可视化诊断和治疗。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案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来说明本发明。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的一种医疗器械,包括:导管2,该导管2设有四个主腔道23,24,25,26,这些腔道均自导管的近端独立贯通至远端;所述导管2的近端设有与所述腔道对应连通的四个插入端口13,14,15,16;第一球囊4,该球囊能够充气膨胀和放气收缩,设置在球囊套管42的远端,球囊套管;42以可移动的方一式套设在所述导管2的外面,球囊套管;42上设有能够连通第一球囊4和外部球囊控制装置的通气管道43;第一球囊5,该球囊能够充气膨胀和放气收缩,设置在导管2的远端,导管2上设有能够连通第二球囊5和外部球囊控制装置的通气管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发科技(大连)有限公司,未经国发科技(大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6283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