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数字通信用电缆无效
申请号: | 201110263010.0 | 申请日: | 2011-09-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6061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2-22 |
发明(设计)人: | 沈小平;刘书琴;张传满;屠耀华;张晓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通鼎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11/00 | 分类号: | H01B11/00;H01B11/02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孙仿卫 |
地址: | 215233 江苏省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数字通信 用电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数字通信用电缆,尤其是涉及电缆的护套。
背景技术
当前数字通信用电缆,如实心聚烯烃绝缘水平对绞电缆,其护套通常采用PVC(聚氯乙烯)或PE(聚乙烯)为主要原料,另外加入其他成分来增强其耐热性,韧性,延展性等。
国家行业标准中H-70PVC护套料的性能指标如下表所示。
以PVC为例,其主要不足之处如下:
(1)PVC 对人体的伤害。PVC含有卤素,其在燃烧过程中会产生卤气及HO,从而抑制燃烧的继续发生,所以PVC电缆具有很好的阻燃特性。但是正是由于卤素对燃烧过程的抑制作用,致使燃烧过程未能充分进行,使得空气中弥漫了大量的未完全燃烧的漂浮物,产生强烈的浓烟。试验表明,当透光率为70%时,人的裸眼分辨物象的能力只有5m左右,而PVC燃烧时所产生的烟的透光率仅为15%,人处于这样一个烟雾环境里,视物能力只有2m左右。同时,这些烟雾具有很强的毒性,如果把在30分钟可致人死亡的气体浓度的毒性判定为1,则PVC的毒性高达15。
(2)PVC 对生态环境、水体、土壤的污染。与许多热塑性塑料一样,PVC在高温下停留较长时间则会发生脱氯氢反应,开始降解。为了改善PVC材料的热加工性能,采用了含铅物作为稳定剂,铅稳定剂具有极好的稳定性以及价格便宜、电气特性优良等优点,但是缺点也是明显的,铅等重金属会导致环境与健康领域的问题,将会损害人的神经、消化、生殖等系统。事实上,铅在硫化状态下对人类将抗的威胁是很小的,但当废弃或深埋处理后,由于铅等重金属及其化合物的析出,会对水体及土壤造成污染。
(3)低温耐寒性能较差。在温度比较低的地区和国家,其适应性差,如俄罗斯的西伯利亚等寒冷地区,PVC在施工和使用的过程中将产生断裂的现象,从而影响到安装和正常使用。
由于PVC材质的高发烟量和较高的毒性指数,及铅等重金属对环境的影响,欧美日等发达国家从90年代初起已有许多明文规定对其严格控制,这些国家的法制机构和协调机构制定了严格的法律限制有害重金属的排放,以及限制并最终消除PVC的工业应用。基于以上原因,就需要一种无毒、无污染、各项性能指标优良的电缆护套材料。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无毒、无污染、各项性能指标优良的数字通信用电缆。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数字通信用电缆,包括护套,所述的护套由热塑性弹性体(TPE)制成。
优选的,所述的护套在20℃时的体积电阻率大于10×1010Ω·m,其击穿电压高压大于39.3Mv/m。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1、由于本发明采用TPE材料制成的护套,其中不含卤素及重金属,无毒环保;
2、由于本发明采用TPE材料制成的护套,其各项性能指标均达到或优于国家标准,具有广阔的前景;
3、由于本发明采用TPE材料制成的护套,其加工流程较短,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并且节约能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一:一种数字通信用电缆,包括护套,所述的护套由热塑性弹性体(TPE)制成。所述的该护套在20℃时的体积电阻率大于10×1010Ω·m,其击穿电压高压大于39.3Mv/m。
上述护套材料的各项性能指标如下。
其具有多种优点:(1)TPE不含卤素及重金属,无毒、低污染、环保效果好;(2)TPE具有触感柔软、高弹性、质感温和、表面光泽雾亮度可调整、低烟无卤、无磷,且具有优异的耐油性、耐候性、耐老化性、耐挠曲性、耐臭氧和化学品等性能。
TPE与PVC 性能比较:
(1)成份:TPE为碳氢化合物,而PVC为含氯碳氢化合物。
(2)加工特性:TPE使用射出成型机,也可注塑成型、挤出成型、吹塑成型、压缩成型、递模成型等,加工过程无臭味、不腐蚀设备,可以降低器材维护成本、对环境和人体无害,生产效率高,产品性能和热稳定性好,利于生产工艺的控制;而PVC使用射出成型机,增塑剂含DOP、加工过程中有恶臭、易污染环境,还需严格的废弃物处理方式,生产效率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通鼎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苏通鼎光电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6301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金属铁的制法
- 下一篇:太阳能电池模块的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