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高功率光纤激光器的双包层光纤光栅的制作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110264460.1 | 申请日: | 2011-09-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5401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2-15 |
发明(设计)人: | 徐团伟;李芳;刘育梁;张运方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2B6/02 | 分类号: | G02B6/02;H01S3/067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汤保平 |
地址: | 10008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功率 光纤 激光器 包层 光栅 制作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高功率光纤激光器领域,特别是用于高功率光纤激光器的双包层光纤光栅的制作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高功率半导体激光器泵浦、双包层光纤制作工艺和双包层光纤光栅制作的发展,光纤激光器的输出功率水平快速提升,单根光纤的输出已经达到了千瓦级水平,并在高精度激光加工、激光医疗、光通信及国防等领域获得了广泛应用。
双包层光纤光栅是高功率光纤激光器的关键技术之一,通常采用一对分别具有高反射率和低反射率的双包层光纤光栅作为高功率光纤激光器的谐振腔,其中低反射率的双包层光纤光栅作为输出端。双包层光纤光栅可以通过相位掩模法和飞秒写入法来制作,在制作的过程中,需要剥除外包层以便于准分子激光或者飞秒激光能够在光纤纤芯上引起折射率的调制。而双包层光纤光栅在使用时,需要对其进行重新封装。
传统的封装方法:首先采用光纤涂覆机进行剥除区进行涂覆,然后把涂覆后的光纤光栅放置在金属基座上对其进行加固处理,其中第一步是封装的关键。普通的光纤涂覆机无法对大尺寸的双包层光纤(如20/400μm)进行涂覆,需要更换模具,而高精度的模具成本昂贵。另外,模具的长度有限(一般最长为5cm),所以对双包层光纤光栅的剥除长度有严格要求。此外,对涂覆材料有特殊要求,这是由于为了保证泵浦光能够在包层传播,双包层光纤的外包层一般为低折射率的丙烯酸酯聚合物,而该涂覆材料价格十分昂贵。
因此,基于传统封装的双包层光纤光栅制作成本较高,且对光纤光栅的长度有限制,另外在封装过程中,未考虑具有不同反射率光纤光栅的功能差异,未对高反射率和低反射率双包层光纤光栅进行区别化封装。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高功率光纤激光器的双包层光纤光栅的制作装置,具有封装结构简单,无需昂贵的光纤涂覆机和涂覆材料,且根据具有不同反射率光纤光栅的功能差异能够进行区别封装。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用于高功率光纤激光器的双包层光纤光栅的制作装置,包括:
一基座,该基座为中空状,其中空状壁面的中间有一注液孔;
一前端盖及一后端盖,分别盖合于基座的两端,形成一封闭空间,该前、后端盖的圆心处分别开有一圆孔;
折射率匹配液,该折射率匹配液位于基座的封闭空间内;
一双包层光纤光栅,该双包层光纤光栅穿过基座两端前、后端盖上的圆孔。
其中基座为不锈钢、铝或铜材质。
其中基座为管状或长方体的形状。
其中双包层光纤光栅为高反射率或低反射率的双包层光纤光栅。
其中折射率匹配液为有机溶液或无机溶液。
其中折射率匹配液的折射率为1.3-2.0。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不需要昂贵的光纤涂覆机和涂覆材料,成本低且结构简单,可以通过调整折射率匹配液的折射率值使双包层光纤光栅具备附加的光学功能。
附图说明
为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具体技术内容,以下结合实例和附图对本发明作一详细的描述,其中: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用于高功率光纤激光器的双包层光纤光栅的制作装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考图1,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高功率光纤激光器的双包层光纤光栅的制作装置,包括:
一基座1,该基座1为中空状,该基座1为管状或长方体的形状,其中空状壁面的中间有一注液孔11,该基座1为不锈钢、铝或铜材质;
一前端盖4及一后端盖5,分别盖合于基座1的两端,形成一封闭空间,该前、后端盖4、5的圆心处分别开有一圆孔41、51,该该前、后端盖4、5的圆孔41、51由注胶密封;
折射率匹配液3,该折射率匹配液3位于基座1的封闭空间内,该折射率匹配液3为有机溶液或无机溶液,该折射率匹配液3的折射率为1.3-2.0;
一双包层光纤光栅2,该双包层光纤光栅2为高反射率或低反射率的双包层光纤光栅,该双包层光纤光栅2穿过基座1两端前、后端盖4、5上的圆孔41、5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6446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