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变变位系数偏心齿轮传动机构无效
申请号: | 201110264542.6 | 申请日: | 2011-09-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5954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2-22 |
发明(设计)人: | 赵匀;尹大庆;徐洪广;王业成;张允慧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北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F16H1/06 | 分类号: | F16H1/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50030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变位 系数 偏心 齿轮 传动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机械传动机构,尤其是涉及一种变变位系数偏心齿轮传动 机构。
背景技术
偏心齿轮传动是一种不等速传动,即为正齿轮的转动中心偏移齿轮中 心,两齿轮偏心量相等;在初始位置上,两齿轮的轴心和转动中心在一条 直线上。与椭圆齿轮传动相比,偏心齿轮传动转动周期内齿轮间隙不断变 化,引起机构振动和转速跳动,一般不能用于精确的不等速转动,且偏心 量不可太大,即变速范围不能太大,否则造成齿隙过大,甚至在某个位置 传动脱离,因此齿轮传动变速范围受到限制。但是,偏心齿轮相对椭圆齿 轮加工方便、成本低,仍然应用在一些关键不等速传动中。如高速插秧机 的核心工作部件——旋转式分插机构就采用了偏心齿轮传动,并且一直应 用至今。利用偏心齿轮变位方式来消除偏心齿轮传动中的侧隙已有相关资 料,其原理是将两个偏心齿轮按啮合点到转动中心的距离进行成比例的变 位,即两个齿轮同时变位;但两齿轮变位系数与向径成比例,从而偏心齿 轮参数给定后,传动比随之确定,改变中心距并不能改变传动比,即传动 比不可调,故在工程应用中受到一定限制,例如应用在水稻插秧机分插机 构的不等速传动中难以找到合适的结构参数;同时若对两个齿轮进行变位, 即需加工两个变变位系数的齿轮,加工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变变位系数偏心齿轮传动机构,可以消除一 般偏心齿轮传动时,由于齿隙变化引起的运动误差、冲击和振动;同时通 过中心距的改变可调整传动比;再者仅对其中的一个偏心齿轮进行变位, 即可实现前面的两个特点要求,降低加工成本。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变变位系数偏心齿轮传动机构,该机构由一个各齿均具有不同的 变位系数和变位量的变变位系数偏心齿轮与一个偏心齿轮相互无侧隙啮合 构成。所述的偏心齿轮与变变位系数偏心齿轮之间的中心距具有可调性, 通过安装不同的变变位系数偏心齿轮实现变变位系数偏心齿轮与偏心齿轮 传动比的改变。
本发明具有的有益的效果是:
本发明提出的变变位系数偏心齿轮传动机构可以消除偏心齿轮传动 时,由于齿隙变化引起的运动误差、冲击和振动;同时可以通过改变中心 距来调整传动比,增加了传动比的调整范围;且仅对其中的一个偏心齿轮 进行变位,即可实现上述的两个特点,降低了加工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的偏心齿轮啮合传动结合示意图。
图2是变变位系数偏心齿轮传动机构示意图。
图中:1、主动偏心齿轮,2、从动偏心齿轮,3、偏心齿轮,4、从动 变变位系数偏心齿轮,a′、偏心齿轮转动中心距,b′、变变位系数偏心齿轮 转动中心距,ΔS、主动偏心齿轮与从动偏心齿轮的侧隙,O1、O2、O3、 O4分别为齿轮1、2、3、4的转动轴心,P1、P2、P3、P4分别为齿轮1、2、 3、4的几何中心,r1、r2为偏心齿轮1、2转动轴心到啮合点的距离,r3、 r4为偏心齿轮3和变变位系数偏心齿轮4旋转中心到啮合点的距离,e为偏 心齿轮的偏心量,φ1为偏心齿轮1转过的角度,φ2为偏心齿轮2转过的 角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一种变变位系数偏心齿轮传动机构,该机构由一个各齿均具有不同的 变位系数和变位量的变变位系数偏心齿轮4与一个偏心齿轮3相互无侧隙 啮合构成,所述的偏心齿轮3与变变位系数偏心齿轮4之间的中心距可以 调节,通过安装不同的变变位系数偏心齿轮4实现变变位系数偏心齿轮4 与偏心齿轮3传动比的改变。所述的变变位系数齿轮4的每个轮齿齿廓形 状的设计方法是以本实施例中根据原始中心距和真实中心距计算出啮合 角,根据齿轮无侧隙啮合原理找出各点对应的变位系数,编写程序对中心 距进行优化,使得变变位系数齿轮4各齿的变位系数均在在最佳范围以内, 同时根据齿顶高变动系数对齿顶进行修正,保证合理的齿顶间隙,使得齿 轮啮合无顶死现象。
具体计算公式和过程是:
a=r1+r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北农业大学,未经东北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6454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