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智慧服务商店的应用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265520.1 | 申请日: | 2011-09-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99850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27 |
发明(设计)人: | 朱洪波;杨龙祥;卢捍华;韩雅良;朱晓荣;张登银;程崇虎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邮电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Q30/02 | 分类号: | G06Q30/02;H04L29/06;H04L29/08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叶连生 |
地址: | 210003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智慧 服务 商店 应用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智慧服务商店及其应用方法,利用物联网、云计算、泛在网络、泛在计算等技术,建立开放的信息服务平台。
背景技术
在信息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信息技术正在渗透到社会的各个角落。各行各业正在插上信息化翅膀,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人们的生活也受益于信息化的进步,变得越来越方便,越来越丰富多彩。
在长期的信息化建设中,整个社会积累了大量的信息资源,随着传感技术、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人们渴望更好地获取信息,更好地应用信息和信息技术,造就一个智慧化的信息环境。泛在网、物联网、泛在计算、背景智能等体系的出现,为我们更为深入广泛地运用信息技术奠定了基础。
目前,利用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提供开放信息服务的技术有美国苹果公司的App Store、中国移动梦网等,但这些技术均存在一些局限,服务和软件的运行方式单一,主要以下载的方式或手机浏览器的方式使用。使用的技术体制受限,必须是在移动网和移动终端环境下运行。由于终端和网络能力的限制,前者的提供的服务类型受到限制,特别是很难实现那些需要高传输带宽,复杂终端功能的服务。应用服务范围有限、形式单一,主要是个人与单一品种服务应用,难以实现大型综合应用,也不具备服务再造、拓展与集成的环境和条件。经营者范围有限。虽然广泛的服务提供者可以提供各种服务,但服务的经营者只限于单一经营者及其合作伙伴,这就限制了其在广泛领域中的服务提供和应用。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整合物联网中开放的信息资源,提供多种信息和服务资源的物联网应用方法。
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智慧服务商店的应用方法综合各种信息资源,建立信息整合虚拟平台,分别是:
异构终端虚拟平台,直接与人和物交互,利用不同的信息输入或输出设备,采集物联网的信息并输出显示;
宽带泛在网络平台,将异构终端虚拟平台所采集的底层信息资源组织起来,为上层结构提供综合的、虚拟的、组织良好的信息基础结构;
融合信息虚拟平台,通过异构终端虚拟平台和宽带泛在网络平台,获取和组织各种开放的信息,采取分类、适配、中介措施,按照实际需求对信息进行整合,为各种应用服务提供信息基础;
综合服务虚拟平台,直接面向用户,利用经综合信息虚拟平台整合的信息,为用户提供各种信息和服务;
智慧服务商店管理支撑系统,具体包括服务运营体系和安全保障体系,服务运营体系进行云计算、统一门户接入、服务性能监测、服务故障保护、服务交易和支付等系统综合服务营运管理,同时,为服务供应方入驻智慧服务商店提供简便快捷的进场手续和技术接口,并在商店内后台为其提供便利的服务生成工具和开发、组合环境;安全保障体系,通过综合身份管理、实体认证、授权与访问控制、安全审计实现负责整个系统的安全。
所述异构终端虚拟平台包括跨越物理设备的虚拟终端;由于终端可能是智慧旅游岛卡、固定/移动电话机、数据收发信机的通信终端、计算机或PDA,甚至服务网络的末梢部署的感知设施、标识装置,规格及特性纷繁多样,这时终端异构终端虚拟平台将进行身份认证,通过指纹、身份卡或手机号码进行多维认证识别,再赋予其以统一的、代表唯一身份的标识,允许其进行服务供需交易。
所述宽带泛在网络平台,其信息基础结构,包括网络运营商提供的网络能力、基础结构服务商提供的计算和存储能力以及通过开放应用代理的开放终端和传感能力;宽带泛在网络平台履行基础网络的接入,交换和传输职责以及服务覆盖,同时执行网络有关的感知、动态链接和中间件,并为服务商提供计算和存储,开放应用代理服务。
所述融合信息虚拟平台中的数据和信息建立在开放环境下广泛分布的共享开放数据的基础上,融合信息虚拟平台对不同部门、行业应用系统、不同传感与终端的信息与数据进行汇聚、整合、分类和交换,形成跨部门、跨行业、跨应用和跨系统之间多源信息的共享体系,并使每个应用服务迅速、方便地获取所需的数据信息项。
所述综合服务虚拟平台的用户以接入门户的方式通过浏览器直接使用其服务,或者通过远程过程调用的方式将服务嵌入到自己信息或应用系统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邮电大学,未经南京邮电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6552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航空器监视方法与监视装置
- 下一篇:一种润滑油添加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