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塑性测压敏感元件用铜线无效
申请号: | 201110266257.8 | 申请日: | 2011-09-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36863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02 |
发明(设计)人: | 张邹邹;杨丽侠;王文斌;冯德明;于鹏;陈世春;罗建军;张衡;靳建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近代化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1B1/02 | 分类号: | H01B1/02 |
代理公司: |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专利中心 11011 | 代理人: | 刘东升 |
地址: | 710065 陕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塑性 敏感 元件 铜线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塑性测压敏感元件用铜线。
背景技术
塑性测压敏感元件用铜线是用于制备塑性测压敏感元件铜柱的原材料。敏感元件铜柱是由铜线经过一定的机械加工制成,因此铜线的力学强度、均匀性、稳定性等指标直接影响着铜柱的坚强性、均匀性、表面强度的性能指标,以及铜柱批与批之间的稳定性。所以,铜线的性能影响着塑性测压敏感元件铜柱测试火药膛内压力的准确性。
目前,我国塑性测压敏感元件用铜线所用的原材料是无氧铜,该无氧铜成分为铜含量≥99.99%,氧含量≤0.001%,由该无氧铜材料制成的铜线具有良好的均匀性,但是由该铜线制备的铜柱存在坚强性偏软的缺陷,所谓的铜柱坚强性是指铜柱在一定静态加载力值下铜柱的压后高或变形量,铜柱存在坚强性偏软直接影响铜柱在塑性测压器具中的使用;且由于无氧铜制备铜线的工艺过程对环境要求苛刻,生产的铜线批次与批次之间性能差异大,导致由铜线制成的铜柱批与批之间的坚强性相差较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了一种塑性测压敏感元件用铜线。用该铜线制备的铜柱不仅具有较好的坚强性,并且不同批次铜柱的坚强性性能稳定。
本发明的塑性测压敏感元件用铜线由无氧铜和硼组成,硼含量为0.004%~0.010%,余量为无氧铜。
本发明的优选方案为硼含量为0.006%,余量为无氧铜。
本发明的另一优选方案为硼含量为0.008%,余量为无氧铜。
本发明的优点
(1)在无氧铜中添加微量纯硼粉,硼以固溶的形式存在于无氧铜中具有固溶强化的作用,抑制了铜线加工过程中的再结晶行为,降低了铜线的屈强比,提高“n”硬化指数,从而提高了塑性测压敏感元件铜柱的坚强性;
(2)在中加入微量元素硼可以起到强化和净化晶界的作用,改善塑性测压敏感元件用铜线制备过程对环境的苛刻要求,因此,该发明铜线制备的塑性测压敏感元件批次之间坚强性的差异小,提高了塑性测压敏感元件铜柱性能的稳定性。
具体实施方式
在无氧铜电解板熔炼过程中直接加入纯硼粉,加入纯硼粉的质量比为0.004%-0.010%,水封热挤压成铜棒,经过高温均匀化处理、冷拔、扒皮、退火、拉伸加工至所需铜线直径,制得本发明塑性测压敏感元件用铜线,然后经机械加工成所需的塑性测压敏感元件铜柱。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按照硼含量为0.006%,余量为无氧铜实施。其中无氧铜的铜含量≥99.99%,氧含量≤0.001%。
本发明的制备:
(1)熔铸:在感应电炉中对500kg无氧铜电解板进行熔炼,炉内温度逐步升至1100℃。
(2)掺杂:在无氧铜电解板熔化后将封有30g纯硼粉的薄壁无氧铜管直接插入感应电炉的熔池,镇静15分钟-25分钟,待纯硼粉均匀分散在铜液中后,引出Φ250mm的铜锭。
(3)挤压:工频加热Φ250mm的铜锭至温度900℃,然后经挤压机水封热挤压成Φ34mm铜棒
(4)高温均匀化处理:对Φ34mm铜棒进行850℃,2h的均匀化处理。
(5)拉伸加工:多次冷拔拉伸至Φ19.7mm铜线扒皮,再经过多次冷拔至Φ10.2mm铜线。
(6)退火处理:对Φ10.2mm铜线进行400℃,2h退火处理,再此拉伸至Φ8mm铜线,得到本发明铜线。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按照硼含量为0.008%,余量为无氧铜实施。其中无氧铜的铜含量≥99.99%,氧含量≤0.001%。
本发明的制备:
(1)熔铸:在感应电炉中对500kg无氧铜电解板进行熔炼,炉内温度逐步至1100℃。
(2)掺杂:在无氧铜电解板熔化后将封有40g纯硼粉的薄壁无氧铜管直接插入熔池,镇静15-25分钟,待纯硼粉均匀分散在铜液中后,引出Φ250mm的铜锭。
(3)挤压:工频加热Φ250mm的铜锭至温度900℃,然后经挤压机水封热挤压成Φ34mm铜棒
(4)高温均匀化处理:对Φ34mm铜棒进行850℃,2h的均匀化处理。
(5)拉伸加工:多次冷拔拉伸至Φ19.7mm铜线扒皮,再经过多次冷拔至Φ7.2mm铜线。
(6)退火处理:对Φ7.2mm铜线进行400℃,2h退火处理,再此拉伸至Φ6mm铜线,得到本发明铜线。
本发明的应用
Φ8mm×13mm铜柱的制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近代化学研究所,未经西安近代化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6625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分析电话频次识别骚扰电话的方法
- 下一篇:太阳能教鞭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