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风扇单元总成有效
申请号: | 201110267033.9 | 申请日: | 2011-09-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02706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27 |
发明(设计)人: | 陈上匡;杜连昌;陈建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K7/20 | 分类号: | H05K7/20;G06F1/20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 代理人: | 臧建明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风扇 单元 总成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风扇单元总成,尤其涉及一种具有把手的风扇单元总成。
背景技术
随着电脑及网路的发达,目前一般的企业或机构皆需配备伺服器,而大型的网路服务业者更有大量的需求。随着伺服器的运算能力的提高,所产生的废热也随之大幅增加。因此,在伺服器中会配置风扇单元,以将伺服器长时间运转所产生的热带走,避免过热造成系统的当机或甚至电子元件的损坏。
一般而言,风扇单元与伺服器的连接是藉由两连接器互相卡合,以使风扇单元电性连接伺服器。然而,风扇单元可能因运转时产生的震动或伺服器遭外力撞击时产生的震动,造成两连接器的卡合有所松脱,影响风扇单元正常运作。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风扇单元总成,其把手具有抵靠臂以使两连接器可稳固地被连接。
本发明提出一种风扇单元总成,适用于一电子装置,其具有至少一第一连接器。风扇单元总成包括一风扇架、至少一风扇单元、至少一第二连接器与至少一把手。风扇架具有一载板及至少两间隔板。间隔板平行地设于载板上,且间隔板与载板共同定义出至少一容置空间。风扇单元配置于容置空间内,且第二连接器电性连接风扇单元。把手枢设于风扇单元且具有一抵靠臂,且把手适于相对风扇单元枢转于一第一位置与一第二位置。当把手位于第一位置时,抵靠臂将第二连接器往第一连接器推抵以使第二连接器限位于第一连接器。当把手位于第二位置时,抵靠臂远离第二连接器。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风扇单元包括一固定框架与至少一风扇,且把手包括两枢接部与一操作部。风扇组装至固定框架内,且第二连接器位于固定框架与两间隔板的其中之一之间。枢接部由操作部的两端弯折而成,且抵靠臂连接枢接部的其中之一。操作部适于受力而带动枢接部相对固定框架枢转。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风扇单元还包括一理线框,连接于固定框架。第二连接器适于穿过理线框而连接于第一连接器。当对应的把手位于第一位置时,抵靠臂抵靠于理线框以透过理线框施力于第二连接器。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间隔板具有朝向固定框架的一第一定位部,且枢接部的其中之一或枢接部的其中之另一具有对应于第一定位部的一第二定位部。当把手位于第一位置时,第一定位部适于与第二定位部相互干涉。此外,第一定位部包括一定位柱,且第二定位部包括对应于定位柱的一定位槽。定位槽具有一开放端。当风扇被组装至固定框架且把手位于第一位置时,定位柱适于由所对应的定位槽的开放端进入定位槽。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间隔板具有面向固定框架的一第一导引部,且固定框架具有面向间隔板的一第二导引部。第一导引部与所对应的第二导引部相互配合。当风扇被组装至固定框架时,第二导引部沿着对应的第一导引部移动,以导引固定框架相对于间隔板移动。此外,第一导引部包括朝向固定框架的一凸出部,且第二导引部包括面向间隔板的平行的两凸肋。两凸肋之间具有一导引槽,而凸出部适于在导引槽内移动。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风扇单元总成还包括多个挠性件,其中风扇藉由挠性件悬吊于固定框架内。此外,各挠性件具有一固定部、一间隔部与一插销部。固定部固设于固定框架。间隔部位于固定部与插销部之间,并承靠于固定框架与风扇之间。插销部延伸插入风扇的一开孔。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电子装置还具有一底板,其中载板为底板的一部份。
基于上述,本发明的风扇单元总成的把手具有抵靠臂,且把手可相对风扇单元枢转。藉此,当使用者将把手枢转至第一位置时,抵靠臂将第二连接器朝向第一连接器推抵以使第二连接器限位于第一连接器,避免风扇单元因震动或其它外力的作用松脱于电子装置,确保风扇单元总成的正常运作。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风扇单元总成的爆炸图。
图2A为图1的风扇单元总成在组装后于第一位置的立体图。
图2B为图1的风扇单元总成在组装后于第二位置的立体图。
图3为图1的风扇单元总成于另一视角的爆炸图。
图4为图1的风扇单元总成的把手的作动示意图。
图5为图2B的风扇单元总成的风扇单元沿I-I’剖面线的剖视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0:电子装置
12:电路板
14:第一连接器
16:底板
100:风扇单元总成
110:风扇架
112:载板
114、116:间隔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6703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