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速铁路接触网全补偿弹性链型悬挂的施工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267082.2 | 申请日: | 2011-09-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8121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3-21 |
发明(设计)人: | 谢文艺;彭龙虎;喻文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建电气化局集团南方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M1/28 | 分类号: | B60M1/28;B60M1/20 |
代理公司: | 武汉荆楚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215 | 代理人: | 刘牧 |
地址: | 430074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速铁路 接触 补偿 弹性 悬挂 施工 方法 | ||
1.一种高速铁路接触网全补偿弹性链型悬挂的施工方法,依次包括施工准备工艺、施工测量工艺、吊索吊弦的预制工艺、吊索吊弦的安装调整工艺与收尾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工方法还包括软件计算工艺,该软件计算工艺位于施工测量工艺、吊索吊弦的预制工艺之间;
所述软件计算工艺是指计算整体吊弦的标准长度,该软件计算工艺依次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先以一个锚段任意跨距内的接触网全补偿弹性链型悬挂为对象进行数学建模,在承力索上设置多个结点,每个结点对应一根吊弦的位置,每两个结点之间构成一个索单元,结点的数量从第0个结点开始计数,且第i个结点的坐标为(xi,yi),第i个结点的集中负荷为GJi,i=0、1、2…;
第二步:建立第i个结点、第i+1个结点之间构成的索单元的曲线方程为
, q为承力索单位长度的自重,T是一个锚段内线材的下锚张力;
第三步:建立第i个结点的纵向平衡方程为,k为与该结点相关联的索单元的个数;
第四步:先由上述曲线方程、纵向平衡方程建立索单元的整体刚度矩阵,联立求解,便可得到第i个结点的纵坐标yi;
第五步:依据吊弦长度方程Ci=yi-Hi求得第i个结点对应的吊弦长度,Ci是第i个结点对应的吊弦长度,Hi为第i个结点对应的导线高度;
第六步:结合中心锚结、锚段关节、竖曲线、馈线上网、电连接的实际情况对上述计算获得的吊弦长度进行修正以反映实际接触悬挂状态,修正后即可得到所需的整体吊弦的标准长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速铁路接触网全补偿弹性链型悬挂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工准备工艺的操作内容包括:承力索架设完成并倒入承力索座,承力索中锚安装,承力索倒鞍子时根据安装时的温度调整腕臂位置,接触线架设后进行弹性吊索和整体吊弦安装;所述承力索倒鞍子时根据安装时的温度调整腕臂位置是指:当环境温度大于设计的平均温度30度时,腕臂预偏以中锚中心柱为分界点,向两侧下锚方向预偏;当环境温度小于设计的平均温度30度时,腕臂预偏以中锚中心柱为分界点,向中间靠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速铁路接触网全补偿弹性链型悬挂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工测量工艺的操作内容包括:支柱号、本锚段的跨数;接触线张力、承力索张力、弹性吊索张力;接触线自重、承力索自重、弹性吊索自重、吊弦自重;曲线半径、外轨超高、钢轨轨距、设计速度;竖曲线半径、竖曲线上跨距长度;定位器位于正定位和反定位时,各自的定位器长度、定位器的质量、定位器的自重、定位器的坡度、定位线夹的质量、定位线夹的高度;集中负载距离定位点起锚方向与落锚方向的距离,集中负载大小;补偿装置的传动效率、吊弦线夹重量、弹性吊索线夹质量;测量气温、测量气候、里程、支柱类型、支柱高度、与小里程支柱间的距离、承力索距内轨面高度、承力索拉出值。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速铁路接触网全补偿弹性链型悬挂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吊索吊弦的预制工艺包括弹性吊索预制工艺和整体吊弦预制工艺;
所述弹性吊索预制工艺包括:先检查各零配件的方向、角度是否符合要求,再按施工工点图要求、按标准长度加200mm要求截取弹性吊索绳,弹性吊索绳的长度包括18m和22m两种,在截取前,先在弹性吊索绳的中间和端头做上标记,并在截取端头及标记处用胶带绑扎;
所述整体吊弦预制工艺包括:先检查各零配件的方向、角度是否符合要求,再根据吊弦预制表进行整体吊弦预制,该预制操作在吊弦制作专用平台上进行,其中,吊弦预制的长度偏差不大于1mm,两载流环应在同一平面内、两端线鼻子的弯曲方向相反,然后进行压接环压接,压接时采用专用的吊弦制作压接工具进行,压接好后,再复核长度、安装承、导线夹与编号,复核后再在每一根吊弦上标注支柱号、安装方向和吊弦序号,然后将预制好的吊弦按锚段、跨距分类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建电气化局集团南方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铁建电气化局集团南方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67082.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新型保暖面料
- 下一篇:一种1,3-二芳基-4-卤吡唑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