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可提高卷式分离膜膜片胶线抗剥离能力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267376.5 | 申请日: | 2011-09-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30350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02 |
发明(设计)人: | 梁松苗;许国扬;熊光火;吴宗策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阳时代沃顿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71/06 | 分类号: | B01D71/06;B01D67/00;B01D69/02 |
代理公司: | 贵阳中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52100 | 代理人: | 吴无惧 |
地址: | 550018 贵州省***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提高 分离 膜片 胶线抗 剥离 能力 方法 | ||
1.一种可提高卷式分离膜膜片胶线抗剥离能力的方法,它包括用在分离膜上的无纺布,其特征在于:该方法是用缩水甘油醚、亲水性环氧、聚乙二醇、聚乙烯醇、氢氧化钠、聚氨酯及其各型预聚体、聚砜、聚醚砜、磺化聚醚砜、甘油、聚乙烯基吡咯烷酮、聚多糖、聚醚多元醇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物构成过渡层功能组分,将过渡层功能组分溶解于水或有机溶剂中制得涂层溶液,将所制备的涂层溶液通过浸渍或涂层技术涂覆于无纺布基材上,经过烘干处理后在无纺布纤维上形成有机界面过渡层,利用机界面过渡层与胶水强结合性来提高分离膜膜片胶线抗剥离能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提高卷式分离膜膜片胶线抗剥离能力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过渡层功能组分由缩水甘油醚、亲水性环氧、聚乙二醇、聚乙烯醇、聚氨酯、聚醚多元醇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提高卷式分离膜膜片胶线抗剥离能力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过渡层功能组分由聚乙二醇、聚醚多元醇、水性聚氨酯预聚体按质量百分比5:3:2构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提高卷式分离膜膜片胶线抗剥离能力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过渡层功能组分由亲水性环氧、聚醚多元醇按质量百分比4:6构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提高卷式分离膜膜片胶线抗剥离能力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过渡层功能组分由水性聚氨酯预聚体构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提高卷式分离膜膜片胶线抗剥离能力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过渡层功能组分由油性聚氨酯预聚体构成。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可提高卷式分离膜膜片胶线抗剥离能力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将0.5-50质量份的过渡层功能组分加入到1000质量份水或乙酸乙酯中,搅拌10~40分钟使其充分溶解形成涂层溶液;并将涂层溶液装入涂覆设备;
b、将无纺布基材牵引过涂覆设备,进行浸渍或涂层处理;
c、将经b步骤处理后的无纺布通过红外烘箱,进行干燥处理,烘干温度为60~110oC,功能组分沉积在无纺布纤维上形成有机界面过渡层;
d、将c步骤处理后的附有有机界面过渡层的无纺布相继进行后续刮膜等处理制备得到不对称多层分离膜。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提高卷式分离膜膜片胶线抗剥离能力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刮膜材料为聚砜、聚醚砜、磺化聚砜、磺化聚醚砜、聚偏氟乙烯、聚氯乙烯中的一种或多种的混合物。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提高卷式分离膜膜片胶线抗剥离能力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胶线粘接剂为聚氨酯AB型粘接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阳时代沃顿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贵阳时代沃顿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67376.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有机电子器件的内部连接器
- 下一篇:多量程数字式电子汽车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