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OLED面板及OLED面板驱动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268207.3 | 申请日: | 2011-09-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4638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22 |
发明(设计)人: | 吴仲远;肖田;王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9G3/32 | 分类号: | G09G3/32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达信恒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91 | 代理人: | 黄志华 |
地址: | 100015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oled 面板 驱动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及光学领域,特别涉及一种OLED面板及OLED面板驱动方法。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在有源驱动有机发光显示器(Active Matrix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一般采用逐行扫描的方法,通过行扫描线上的信号依次使每行上与行扫描线相连的门管导通,通过门管将数据线上的电压传入与该门管相连的驱动管,由该驱动管将电压转化为电流并驱动OLED(有机发光二极管)。其中,门管及驱动管均为TFT(Thin Fi1m Transistor,薄膜场效应晶体管)。
有源驱动有机发光显示器要求驱动管能够保证输出电流的稳定性,即在栅极电压相同的情况下,像素电路中驱动管输出的驱动电流能够保持时间上的同一性和空间上的均匀性。然而TFT在其栅极电压由正电压向负电压变化(正向扫描)及由负电压向正电压变化(反相扫描)的过程中其转移特性是不同的,通常反相扫描得到的转移特性曲线其阈值电压要比正向扫描得到的阈值电压更小,且反相扫描结果中的亚阈值摆幅要小于正向扫描的结果,这种现象即为TFT的迟滞效应。TFT的迟滞效应常常会造成驱动电流在时间上的非同一性,并因而会使AMOLED(Active Matrix/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有源矩阵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图像时带有残影。例如,当显示一幅黑白相间的棋盘式图像(如图2A所示)一定时间后,例如该时间为9s,接着显示一幅中间灰阶的图像(如图2B所示),然而得到的却是留有棋盘式图像残影的图像(如图2C所示),从图2C中可以看出,在棋盘式图像中为黑色的区域在中间灰阶图像中的颜色要比理想灰阶颜色稍浅,而在棋盘式图像中为白色的区域在中间灰阶图像中的颜色要比理想灰阶颜色稍深。在图像残影滞留一定时间后,通常该时间为30s,图像才会恢复到理想灰阶图像的状态。
为了减小TFT的迟滞效应,在工艺中主要对界面进行HF(氢氟酸)处理,紫外线处理,H2等离子体处理等,三种方法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迟滞效应,但是增加了工艺复杂度,且改善效果也不是特别理想。为避免从工艺上改进TFT所带来的弊端,现有技术多采用在像素电路的每个像素单元中增加一个复位管的设计方法,如图3A及图3B所示,控制复位管(图3A中的场效应管T3,图3B中的场效应管T2)的时钟信号在像素电路开关管T1开启之前开启复位管,使像素电路的驱动管(图3A中的场效应管T2,图3B中的场效应管T3)栅极电压复位至低电平(通常为GND),之后随着开关管T1开启,数据线上的信号加载到驱动管栅极,这样驱动管的电流变化就总是沿着一个方向。这样的驱动方式虽然可以改善TFT的迟滞效应,但是因为在每个像素单元中都增加了一个晶体管,增大了面积,降低了开口率,同时分布在像素区的复位控制信号也会对像素电路内部节点产生串扰。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OLED面板及OLED面板驱动方法,用于在不增加像素电路的面积及保证开口率的同时改善TFT的迟滞效应,且制造工艺简单。
一种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面板,包括基板和形成在基板上的像素单元阵列,所述像素单元阵列包括扫描线、数据线及像素单元,每个所述像素单元包括一个驱动薄膜场效应晶体管TFT和一个OLED,所述驱动TFT的源极与背板高电压信号端相连,所述驱动TFT的漏极与所述OLED的阳极连接,还包括有复位TFT及多路选择TFT,所述复位TFT的栅极与预控制信号端相连,所述复位TFT的源极与复位信号端相连,每个所述复位TFT与所述数据线一一对应连接,所述多路选择TFT的栅极与栅极控制信号端相连,源极与数据电压信号端相连,漏极与数据线相连。
一种OLED面板驱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所述扫描线输出扫描电压,通过逐行扫描像素单元阵列使开关TFT导通;
复位TFT将接收的复位信号传输至开关TFT;
开关TFT将所述复位信号传输至驱动TFT;
多路选择TFT将接收的数据电压信号传输至开关TFT;
开关TFT将所述数据电压信号传输至驱动TFT;
驱动TFT驱动OLED。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6820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