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视网膜色素变性相关基因的鉴别以及与其相关的产品、方法及用途有效
申请号: | 201110268362.5 | 申请日: | 2011-09-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94507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27 |
发明(设计)人: | 刘旭阳;王云;郭力恒;闫乃红;付金;郭鑫武;韩鹏飞;汪建;杨焕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深圳华大基因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N15/12 | 分类号: | C12N15/12;C07K14/47;C12N1/21;C12N1/19;C12N1/15;C12N5/10;C12Q1/68;C12N15/09;G01N33/68;A61K45/00;A61P9/10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 代理人: | 李英 |
地址: | 610041 ***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视网膜 色素 变性 相关 基因 鉴别 以及 与其 产品 方法 用途 | ||
发明领域
本发明属于遗传学、分子生物学,具体涉及遗传性疾病致病基因的鉴定,特别是视网膜色素变性相关基因的鉴定、用于鉴定的产品及其用途;以及所鉴定出的经突变的基因、其翻译产物或包含它们中的一种或多种的宿主细胞。
背景技术
视网膜色素变性(Retinitis pigmentosa,RP)是一类以色素层和中央-周边视网膜的黄斑部损伤为特征的进行性视网膜色素变性。根据我国部分地区调查资料,群体患病率约为1/3500。该病的典型临床特征包括:早期出现夜盲,随后出现进行性视野缩小与视力下降、视网膜骨细胞样色素沉着、视盘呈蜡黄色萎缩和视网膜电图(Electroretinogram,ERG)杆锥细胞功能下降等。不同的RP患者因发病年龄、严重程度、临床表型、进展情况及遗传模式的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表型和遗传异质性。许多和RP相关的不同基因突变导致类似的表型,这使得对RP患者根据表型来判断基因型带来了困难。近20-30%的RP患者同时伴有非眼部疾病,如听力损失、肥胖及认知障碍等。
根据遗传方式可分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autosomal dominant RP,ADRP)、常染色体隐性遗传(autosomal recessive RP,ARRP)、X-连锁遗传(X-linked RP,XLRP)、双基因型遗传(digenentic RP)和线粒体DNA遗传等。不同遗传方式的RP在不同人群所占的比例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通常ADRP,ARRP和XLRP在RP病例中所占的比例分别为15-20%,20-25%和10-15%。其余40%-50%的患者无家族史,称为散发性RP,其中大部分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迄今报道的双基因遗传RP是由ROM1杂合子突变合并RDS杂合子突变引起的RP病例,比较少见。线粒体突变导致的色素变性常伴有全身的综合征,迄今为止所发现的与线粒体突变有关的基因有MTTS2基因和MTATP6基因。
已报道的RP相关位点有50多个。还有约一半的RP患者,致病原因不明(Hartong DT,Berson EL,Dryja TP.Retinitis pigmentosa.Lancet.2006,368:1795-1809)。对于已知的任何一种RP致病基因,其在总的RP患者中所占的比例都比较小。携带这些异常的RP患者占到总RP患者人数的一半左右,还有约一半的RP,致病原因不明。加上之前所述的RP存在高度的遗传异质性,这给鉴定RP的致病突变的工作带来了困难。
因此,对已知候选基因进行常规的桑格(sanger)测序来寻找致病突变的效率不高。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深圳华大基因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深圳华大基因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6836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