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水隔式煤矿避难硐室过渡室及进硐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268463.2 | 申请日: | 2011-09-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7955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20 |
发明(设计)人: | 胡而已;朱华;葛世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矿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E21F11/00 | 分类号: | E21F1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1116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隔式 煤矿 避难 过渡 方法 | ||
1.一种水隔式煤矿避难硐室过渡室,其特征是所述过渡室包括:硐室周壁(1);过渡室外侧门墙(2);过渡室中间隔墙(3);过渡室内侧门墙(4);过渡室外侧安全门(5);蓄水池(6);过渡室内侧安全门(7);中间隔墙密闭门(8);水箱(9);输水管(10);观察窗(11);单向溢水管(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渡室,其特征是过渡室底部的一侧设有一定深度的蓄水池(6),以水作为柔性密封体,隔绝进硐过程中有害气体的侵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渡室,其特征是外侧安全门(5)和内侧安全门(7)之间设有中间隔墙(3),将过渡室空间和蓄水池(6)一分为二,中间隔墙(3)下部留有潜水通道,中间隔墙(3)上设有大面积的有机玻璃观察窗(11),中间隔墙(3)上另一侧设有安装、调试或维护工作时所需的专用便捷通道,该通道在硐室正常服役状态下采用密闭门(8)密闭。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蓄水池(6),其特征是蓄水池(6)中的水面应高于中间隔墙(3)的下沿,过渡室的侧壁设有水箱(9),当蓄水池(6)中水位不足时,可通过输水管(10)向蓄水池(6)内补水,维持合适的水位高度,蓄水池(6)内设有一单向溢水管(12),保证蓄水池(6)中水不会溢出到过渡室内。
5.一种遇险人员进入避难硐室的方法,使得紧急情况下避难硐室外遇险人员能够快速、安全、有序地进入避难硐室避难,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当矿难发生后,遇险人员通过避灾路线的指引到达避难硐室位置,进行简单的排队准备,脱去厚重外衣物,派出一名先遣人员打开避难硐室外侧安全门(5),通过过渡室蓄水池(6)内的水下通道,快速穿过中间隔墙,浮出水面,再打开内侧安全门(7),进入避难硐室的人员生存室,后续人员陆续采用相同方法进入避难硐室,最后一名进入人员依次关闭外侧安全门(5)和内侧安全护门(7);此外,在避难硐室安装调试和后续维护时间段内,调试、维护人员通过打开过渡室中间隔墙(3)上的密闭门(8)进入硐室进行调试、维护,调试、维护工作结束后退出避难硐室时锁死中间隔板上的密闭门(8)。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矿业大学,未经中国矿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68463.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