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煤化工污水的处理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268995.6 | 申请日: | 2011-09-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5126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2-15 |
发明(设计)人: | 范安林;杨保永 | 申请(专利权)人: | 金能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04 | 分类号: | C02F1/04;C02F9/14;C10K1/04;C10C1/02 |
代理公司: | 济南舜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205 | 代理人: | 李茜 |
地址: | 25110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煤化工 污水 处理 方法 | ||
1.一种煤化工污水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物质结构形成原理,分子量大小与物质沸点的直接关系,利用蒸发浓缩分离技术,把焦化污水不能生化的惰性大分子物质分离出来,提高污水的可生化性。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煤化工污水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物质结构形成原理,分子量大小与物质沸点的直接关系,利用蒸发浓缩分离技术,把焦化污水中的色度包括染色剂、助色剂,与可生化的物质分离。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煤化工污水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物质结构形成原理,分子量大小与物质沸点的直接关系,利用蒸发浓缩分离技术,把焦化污水中盐度降低,实现污水处理后回用于生产等各工段,真正意义上的污水资源化利用。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煤化工污水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物质结构形成原理,分子量大小与物质沸点的直接关系,利用蒸发浓缩分离技术,处理煤化工行业任何一种因分子量不同引起的可生化差异的污水处理,为污水处理提供一种新的技术和思路。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煤化工污水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物质结构形成原理,分子量大小与物质沸点的直接关系,利用蒸发浓缩分离技术,进行物质回收和分离技术,应用于污水治理行业,实现废水中有用物质的回收和提纯。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煤化工污水的处理方法,是一种将焦化污水部分汽化、冷凝、再生化处理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焦化污水在蒸发器进行部分蒸发汽化;所得汽化蒸汽作为热源返回蒸发器进行热交换,同时冷凝为冷凝污水;冷凝污水送生化处理系统进行生物降解处理;部分蒸发后残留的污水浓缩液,作为回流浓缩液,返回循环氨水系统,在循环氨水冷却焦化煤气的过程中,回流浓缩液带入的大分子物质溶入煤焦油,之后煤焦油与氨水沉降分离,煤焦油排出外售。
7. 如权利要求1或6所述煤化工污水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说的焦化污水的蒸发汽化量为进入蒸发器焦化污水总量的65-75%。
8. 如权利要求1或6所述煤化工污水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说的经蒸发器热交换后冷凝所得的冷凝污水中的氨氮含量为150-250mg/L。
9. 如权利要求1或6所述煤化工污水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说的焦化污水处理方法的具体流程和工艺参数如下:
将蒸氨塔底部的外排焦化污水送入蒸发器中,在蒸发器压力88-108KPa ,温度96-102℃的条件下,进行蒸发,控制进入蒸发器污水量的65-75%作为蒸汽蒸出,其余25-35%作为回流浓缩液,返回循环氨水系统,在循环氨水冷却焦化煤气的过程中,回流浓缩液带入的大分子物质溶入煤焦油,之后煤焦油与氨水沉降分离,煤焦油排出外售;
由蒸发器蒸出的100℃蒸汽,经压缩机加压至101-125KPa 使其温度达到 100-106℃后,再作为热源,通入蒸发器的加热管,经热交换后冷凝所得的冷凝水,即需要生化处理的冷凝污水,将其送入具有脱氨、脱硝功能的AO工艺设备中进行生化处理,处理达标的出水,经过滤后,作为补充循环水,再返回生产系统使用。
10.如权利要求1或6所述煤化工污水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说的焦化污水处理方法的具体流程和工艺参数如下:
将蒸氨塔塔底排出污水送入蒸发器中,在蒸发器压力101KPa,温度100℃的条件下,进行蒸发,控制进入蒸发器污水量的70%作为蒸汽蒸出,其余30%作为回流浓缩液,返回循环氨水系统,在循环氨水冷却焦化煤气的过程中,回流浓缩液带入的大分子物质溶入煤焦油,之后煤焦油与氨水沉降分离,煤焦油排出外售;
由蒸发器蒸出的100℃蒸汽—经压缩机加压至116KPa 使其温度达到104℃后,再作为热源,通入蒸发器的加热管,经热交换后冷凝所得的冷凝水,即需要生化处理的冷凝污水,送入具有脱氨、脱硝功能的AO工艺设备中进行生化处理,处理达标的出水,经过滤后,作为补充循环水,再返回生产系统使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金能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金能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68995.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