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制造铜合金电缆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270207.7 | 申请日: | 2011-09-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2428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18 |
发明(设计)人: | 徐德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市嘉邦电力管道厂 |
主分类号: | H01B13/00 | 分类号: | H01B13/00;H01B1/02;C22C9/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陈丽燕 |
地址: | 214181 江苏省无锡市惠***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制造 铜合金 电缆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缆的制造方法,尤其是涉及一种制造铜合金电缆的方法。
背景技术
铜及其合金因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导热性能、抗疲劳性能、化学稳定性及强度和易于制造等特点,在电力、机械、电子、交通及能源等行业已具有广泛的应用,成为重要的电子金属材料。随着经济与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对高速电气化铁路接触网导线、大规模集成线路引线框架及电极材料等领域所用的高强高导铜合金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由于铜合金自身的物理特性而导致很难同时兼顾其强度和导电性,最终很难获得强度和导电性俱佳的铜合金。
目前,主要通过合金化法和复合材料法来解决铜合金高强度和高导电性的矛盾。复合材料法虽可获得超高强度铜合金,但其制备工艺复杂,不易规模化生产;合金化制备工艺较前者简单,目前得到广泛的应用,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所添加的其它成分价格昂贵,抗酸抗碱能力较低,不耐高温,导电率在某些领域仍不能满足需求。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缺陷的铜合金电缆。
本发明所制备一种制造铜合金电缆的方法,在于包括下述重量百分比的元素:
Ni 0.98-1.14%
Mg 0.2-0.39%
Ti 0.034-0.097%
W 0-3.47%
Zn 1.2-2.6%
Mo 0.047-0.27%
余量为铜及不可避免的杂质,
具体方法为:
(1)用高频感应炉将电解铜熔化并升温至1300~1350℃,加入金属Ni、Mo、Zn,同时覆盖150-180目石英粉和碳粉,保温15-18分钟;
(2)捞出炉渣后,加入Ti、W、Mg,搅拌均匀后出炉浇铸,并控制炉温在1320~1370℃,
(3)采用半连续式浇铸,浇铸时用氮气保护;
(4)在100-120℃下拉拔成线材,然后将线材加热至700-820℃保温3-4小时淬油,再在500-520℃温度下保温1-1.5小时进行时效处理;所得电缆线材技术特性为:HRB≥75,IACS≥75%。
所述合金优选W 1.28-3.02%。
优选Mo 0.113-0.207%。
优选Ti 0.054-0.078%。
优选:Mg2Mo相含量不超过2%。
本发明的突出优点在于本合金成分的设计,使其适用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其特别是各含量的配比;更加突出的是,为了提高上述优点,更加优越的是Mg2Mo相含量不超过2%,因为经研究发现,Mg2Mo相很大程度的影响了导电率,阻隔电子的有效传递,同时含量超过2%,容易造成偏析,局部浓度过高,不利于提高抗拉强度。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一种制造铜合金电缆的方法,在于包括下述重量百分比的元素:
Ni 0.98%
Mg 0.2%
Ti 0.034%
Zn 1.2%
Mo 0.047%
余量为铜及不可避免的杂质,具体方法为:
(1)用高频感应炉将电解铜熔化并升温至1350℃,加入金属Ni、Mo、Zn,同时覆盖180目石英粉和碳粉,保温18分钟;
(2)捞出炉渣后,加入Ti、W、Mg,搅拌均匀后出炉浇铸,并控制炉温在1370℃,
(3)采用半连续式浇铸,浇铸时用氮气保护;
(4)在120℃下拉拔成线材,然后将线材加热至820℃保温4小时淬油,再在520℃温度下保温1.5小时进行时效处理;所得电缆线材技术特性为:HRB=75,IACS=75%。
实施例二
一种制造铜合金电缆的方法,在于包括下述重量百分比的元素:
Ni 1.14%
Mg 0.39%
Ti 0.097%
W 3.47%
Zn 2.6%
Mo 0.27%
余量为铜及不可避免的杂质,具体方法为:
(1)用高频感应炉将电解铜熔化并升温至1300℃,加入金属Ni、Mo、Zn,同时覆盖150目石英粉和碳粉,保温15分钟;
(2)捞出炉渣后,加入Ti、W、Mg,搅拌均匀后出炉浇铸,并控制炉温在1320℃,
(3)采用半连续式浇铸,浇铸时用氮气保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市嘉邦电力管道厂,未经无锡市嘉邦电力管道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7020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