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烟气脱硝装置的混合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110270626.0 | 申请日: | 2011-09-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3033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02 |
发明(设计)人: | 孙志翱;尤毓敏;李俊;李明波;沈寒春;祁德祥;唐翔;孙素桦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华光新动力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90 | 分类号: | B01D53/90;B01D53/56;B01F5/06 |
代理公司: | 无锡盛阳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27 | 代理人: | 顾吉云 |
地址: | 214112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烟气 装置 混合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烟气脱硝装置的技术领域,具体为烟气脱硝装置的混合结构。
背景技术
化石燃料(如煤、石油、天然气等)与空气在高温燃烧时会产生大量的NOx(其中主要是NO),已成为引发我国酸雨、光化学烟雾等一系列严重环境污染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
通过对锅炉燃烧过程的控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NOx的排放量,但当环保要求的不断提高而需要进一步降低NOx排放浓度时,燃烧过程控制技术就难以满足要求了,现有控制手段一般为烟气脱硝,其是一种能够实现高效率的脱除烟气中NOx的技术。目前,应用较多的烟气脱硝技术有选择性催化还原(SCR)技术和选择性非催化还原(SNCR)技术,其中SCR技术的脱硝率可达90%以上,在全球范围内有数百台的成功应用业绩和数十年的运行经验,是目前控制NOx排放最为有效、应用最广的技术之一,已成为国际上火电厂NOx排放控制的主流技术。
目前火电厂SCR烟气脱硝装置的混合存在以下不足:单纯的依靠还原剂与烟气的自然混合所需的距离较长,导致脱硝反应器入口连接烟道较长,导致布置难度大、阻力损失增加,影响了脱硝系统的经济性和可靠性。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烟气脱硝装置的混合结构,其有效缩短了脱硝反应器入口的烟道长度、布置难度小、阻力损失小,增加了脱硝系统的经济性和可靠性。
烟气脱硝装置的混合结构,其技术方案是这样的:其包括锅炉、省煤器、脱硝反应器入口烟道、脱硝反应器,所述省煤器位于省煤器烟道内,所述锅炉连接所述省煤器烟道,所述省煤器烟道通过所述脱硝反应器入口烟道连接所述脱硝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脱硝反应器入口烟道内顺次安装有还原剂注入装置、静态混合器,所述还原剂注入装置具体为喷氨格栅,所述静态混合器均布于所述喷氨格栅的下游,所述静态混合器的迎风面呈V锥形,所述静态混合器的迎风面的截面呈等腰三角形,其顶角为45°~60°,所述静态混合器的非迎风端部焊接连接支承板。
其进一步特征在于:所述支承板具体为槽钢,所述槽钢均布于所述脱硝反应器入口烟道内,每根所述槽钢的两端定位于所述脱硝反应器入口烟道的内壁,所述静态混合器的非迎风端部焊接连接所述槽钢的底部,所述槽钢的宽度小于所述静态混合器的非迎风端部的直径;
所述相邻槽钢的下方的对应的所述静态混合器的非迎风端之间留有150mm~200mm的间隙。
采用本发明的结构后,烟气与喷氨格栅喷射出的氨气在迎风面呈V锥形的静态混合器中快速均匀混合,确保在催化剂进口截面上NH3/NOx浓度比偏差在±5%之内,这样,烟气中NOx与氨气在脱硝反应器内催化剂的作用下生成无毒的N2和H2O,其有效缩短了脱硝反应器入口的烟道长度、布置难度小、阻力损失小,增加了脱硝系统的经济性和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主视图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喷氨格栅、静态混合器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左视图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见图1、图2、图3,其包括锅炉1、省煤器2、脱硝反应器入口烟道3、脱硝反应器4,省煤器2位于省煤器烟道5内,锅炉1连接省煤器烟道5,省煤器烟道5通过脱硝反应器入口烟道3连接脱硝反应器4,脱硝反应器入口烟道4内顺次安装有还原剂注入装置、静态混合器6,还原剂注入装置具体为喷氨格栅7,静态混合器6均布于喷氨格栅7的下游,静态混合器6的迎风面8呈V锥形,静态混合器6的迎风面8的截面呈等腰三角形,其顶角θ为45°~60°,静态混合器6的非迎风端部9焊接连接支承板。
支承板具体为槽钢10,槽钢10均布于脱硝反应器入口烟道3内,每根槽钢10的两端定位于脱硝反应器入口烟道3的内壁,静态混合器6的非迎风端部9焊接连接槽钢10的底部,槽钢10的宽度小于静态混合器的非迎风端部9的直径;
相邻的槽钢10下方的对应的静态混合器6的非迎风端部9之间留有150mm~200mm的间隙D。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华光新动力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无锡华光新动力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7062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衬有钢骨的锯架及其制造方法
- 下一篇:一种呼吸阻力与动力检测导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