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机轴切向键槽的加工装置及加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270906.1 | 申请日: | 2011-09-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2812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25 |
发明(设计)人: | 陈建平;粱芬 | 申请(专利权)人: | 卧龙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卧龙电气武汉电机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C3/30 | 分类号: | B23C3/30;B23Q3/00 |
代理公司: | 浙江翔隆专利事务所 33206 | 代理人: | 戴晓翔 |
地址: | 3123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机轴 键槽 加工 装置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切向键槽的加工装置及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电动机动力的传递是通过安装在电动机电机轴上的联轴器与被驱动设备的联轴器相联后来实现的。而电动轴上的切向键槽与联轴器上的切向键槽是通过平键相联,并且联轴器为标准件,因此对电机轴上切向键槽加工的尺寸精度和位置精度要求较高,以保证电动机电机轴上的切向键键槽与联轴器上的切向键键槽的可靠联接。其电机轴上切向键槽加工面如图1(a)、图1(b)所示分别为:第一止面A、第一底面B、第二止面D、第三底面C,并要求第一止面A与第二止面D之间的夹角120°,同时要求第一止面A、第二止面D分别通过轴心中心线。
在普通立式键槽铣床上,采用划线分度的方法加工,虽然能基本满足安装要求,但存在加工精度低,加工周期长,对加工人员技能要求高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和提出的技术任务是对现有技术方案进行完善与改进,提供一种电机轴切向键槽的加工装置及加工方法,以达到高效、高精度加工切向键槽的目的。为此,本发明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机轴切向键槽的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对刀装置,所述对刀装置包括定位盘及可与定位盘嵌接的定位块,所述的定位盘中部设有用于和电机轴套接的定位孔,定位盘的圆周开设横截面呈“L”形的对刀槽及矩形定位槽,所述的对刀槽的一面为过定位盘轴心的止定位面,另一面为与止定位面垂直的底定位面;所述的定位槽的一侧面为过定位盘轴心且与止定位面呈120度角的参照面,定位槽的另一侧面为与参照面平行的限位面,所述的限位面、底定位面位于参照面与止定位面围成的120度扇形区域中;所述的定位块呈矩形,其与定位盘的定位槽相配。装置由定位盘和定位块组成。在定位盘中,只要装置的止定位面、底定位面、限位面、参照面及定位孔的加工达到精度要求,就能满足电机轴切向键键槽的定位要求;该对刀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在大幅提高切向键键槽的加工速度及精度。
电机轴切向键槽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以下步骤:
1)选取一台普通立式键槽铣床,在铣床台面同一T形槽内的两端装上V形定位块,再将电机轴两端的轴承位放在V形槽内;
2)将定位盘的定位孔外套在电机轴上,旋转电机轴使定位盘底定位面朝上,并且与台面平行;然后再沿Y轴平移工作台,使铣刀的外刀刃与定位盘的止定位面接触,然后用压板将电机轴压紧,取下定位盘,铣第一个切向键,获得与定位盘止定位面、底定位面相对应的第一止面和第一底面;
3)第一个切向键加工后,松开压板,再次将定位盘的定位孔外套在电机轴上,并使定位盘的参照面与电机轴的第一止面基本在一个平面上,然后再将定位块插入定位盘的定位槽内,再用手动微调定位置,使定位块的定位面与电机轴的第一止面和定位盘的参照面在同一平面上,然后再旋转电机轴使定位盘底定位面朝上,并且与台面平行;沿Y轴平移工作台,使铣刀的外刀刃与定位盘的止定位面接触,然后用压板将电机轴压紧,取下定位盘,铣第二个切向键槽,获得与定位盘止定位面、底定位面相对应的第二止面和第二底面,这样就完成了电机轴切向键槽的加工。
本技术方案只要一次性投入一个高精度的对刀装置,就能使加工出的电机轴切向键槽具有高的尺寸精度和位置精度,与联轴器的配合具有可靠的互换性;对设备和操作人员的要求也不高,大大提高了该工序的加工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为企业节省了专用设备的投入和操作人员的培训成本。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完善和补充,本发明还包括以下附加技术特征。
所述的定位盘一端为连接部,连接部中间设有直径小于定位孔的通孔,所述的定位孔与连接部连接处开有环形退刀槽。
有益效果:该对刀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在大幅提高切向键键槽的加工速度及精度,普通铣床即可完成切向键键槽,不必划线分度,降低对工人的技术水平要求,提高了该工序的加工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为企业节省了专用设备的投入和操作人员的培训成本。
附图说明
图1(a)是电机轴切向键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1(b)是图1(a)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a)是本发明的对刀装置结构图。
图2(b)是图2(a)的A向结构示意图。
图2(c)是定位块结构示意图。
图3是发明的对刀装置及其使用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卧龙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卧龙电气武汉电机有限公司,未经卧龙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卧龙电气武汉电机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7090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