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N型晶体硅太阳能电池无效
申请号: | 201110271642.1 | 申请日: | 2011-09-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90450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21 |
发明(设计)人: | 郑分刚;曹大威;王春燕;沈明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L31/0216 | 分类号: | H01L31/0216;H01L31/06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陶海锋;陆金星 |
地址: | 215123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晶体 太阳能电池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太阳能电池,具体涉及一种N型晶体硅太阳能电池。
背景技术
太阳能作为可再生能源不仅储量大,而且属于清洁能源,所以太阳能的使用研究已为当前科技界的热点。太阳能电池是当前世界开发和利用太阳能的一种普遍形式,它是利用光伏效应将太阳能转换成电能以供给用户使用。根据太阳能电池所用材料不同,一般分为晶体硅太阳能电池、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和有机高分子太阳能电池等。其中以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的转换效率最高,技术也最为成熟。
钝化层是晶体硅太阳能电池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可以说,当今高效晶体硅太阳电池都是利用良好的表面钝化技术来降低半导体的表面活性,使表面的复合速度降低。其主要方式就是饱和半导体表面处的悬挂键,降低表面活性,增加表面的清洁程序,避免由于表面层引入杂质而形成复合中心,以此来降低少数载流子的表面复合速度。目前晶体硅太阳电池表面钝化技术的方法很多,对于传统的p型衬底而言,有热氧化法、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法(PECVD)等;对于今后采用的n型衬底而言,有原子层沉积法(ALD)等。相对于研究较多的p型硅衬底而言,n型硅对杂质的抵抗性更强,使得其具有更长的少子扩散长度,理论上能量转换效率更易提高。另外,n型硅也不会出现类似硼氧化物的光致衰减现象,因此逐渐引起了科学家们的广泛关注。
1947年,T. Suntola发明了原子层沉积(ALD)技术。现阶段,利用ALD制备Al2O3对太阳电池表面进行钝化尚未开展深入研究,仅仅只从少子寿命方面进行了研究。并且ALD技术在光伏产业上应用最大的缺点是其淀积速度较慢,在制备较薄的膜(<20nm)时尚可接受,但生长较厚的膜时,生长周期就成为挑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N型晶体硅太阳能电池,以降低硅表面的复合率,提高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N型晶体硅太阳能电池,包括N型硅片、设于N型硅片上的扩散层,所述扩散层上依次设有第一钝化层和第二钝化层,构成双层结构;
所述第一钝化层为PZT薄膜层,其厚度为10~100 nm;
所述第二钝化层为透明导电的氧化物薄膜层,其厚度为40~90 nm。
上文中,所述PZT薄膜层是指锆钛酸铅薄膜层,所述PZT是将醋酸铅、钛酸丁酯、锆酸丁酯等按一定化学计量比溶解在醋酸和乙二醇甲醚混合中,形成溶胶,可以利用甩膜的方法制备而成;或利用溶胶形成干凝胶、经烘烤后形成粉末,压成靶材。沉积方式可以是磁控溅射、脉冲激光等任意现有的化学物理沉积方法。所得的PZT薄膜具有铁电效应。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透明导电的氧化物薄膜层为ITO薄膜层或FTO薄膜。优选采用ITO薄膜层。这是因为ITO薄膜的透光度比较大,能够使大部分的光照射到光电转换层上,并且ITO薄膜的厚度控制在70nm左右时,能够起到减反作用;此外,ITO薄膜中含有氧,与PZT薄膜层形成的界面经过高温退火后,能够有效的减少氧空位,从而形成较大的肖特基势垒,从而获得较大的电场。
所述ITO是指掺锡氧化铟(Indium Tin Oxide),一般简称为ITO;ITO薄膜是一种n型半导体材料,具有高的导电率、高的可见光透过率、高的机械硬度和良好的化学稳定性。沉积方式可以是磁控溅射、蒸发镀膜(or真空镀膜)等任意现有的化学物理沉积方法,是现有技术。所述FTO是指掺杂氟的SnO2导电玻璃(SnO2:F),简称为FTO。
透明导电的氧化物薄膜层与PZT薄膜层接触形成肖特基势垒,该内建电场的方向由PZT薄膜指向透明导电的氧化物薄膜的导电面。该电场方向与光电转换层pn结形成的内建电场方向要一致。
本发明的设计机理为:透明导电的氧化物薄膜层(以ITO薄膜层为例)为金属氧化物薄膜,铁电薄膜PZT具有半导体的特性,因此在光电转换层(扩散层)上表面存在ITO/PZT界面肖特基接触的强电场;该电厂能够迅速地分离上表面的电子-空穴对,降低了上表面的复合率。并且,ITO/PZT本身就存在内建电场,电极复合率也大大改善。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大学,未经苏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7164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卷对卷制程设备及其系统
- 下一篇:包含电荷存储结构的半导体开关器件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H01L 半导体器件;其他类目中不包括的电固体器件
H01L31-00 对红外辐射、光、较短波长的电磁辐射,或微粒辐射敏感的,并且专门适用于把这样的辐射能转换为电能的,或者专门适用于通过这样的辐射进行电能控制的半导体器件;专门适用于制造或处理这些半导体器件或其部件的方法或
H01L31-02 .零部件
H01L31-0248 .以其半导体本体为特征的
H01L31-04 .用作转换器件的
H01L31-08 .其中的辐射控制通过该器件的电流的,例如光敏电阻器
H01L31-12 .与如在一个共用衬底内或其上形成的,一个或多个电光源,如场致发光光源在结构上相连的,并与其电光源在电气上或光学上相耦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