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分量式光纤钻孔应变仪有效
申请号: | 201110272389.1 | 申请日: | 2011-09-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5976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2-22 |
发明(设计)人: | 张文涛;李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B11/16 | 分类号: | G01B11/16;G01V1/52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周国城 |
地址: | 10008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分量 光纤 钻孔 应变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地震探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分量式光纤钻孔应变 仪。
背景技术
在区域应力场作用下地壳会发生变形,钻孔应变观测是研究地壳变形 和地应力场变化的一种重要手段。钻孔应变仪能将地震和火山活动当时及 其前后的地壳形变,以分钟甚至接近测震的采样时间连续记录下来。因此 在地震预测预报和地球物理研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现有的钻孔应变仪包括体应变仪和分量式应变仪(邱泽华等,“国外 钻孔应变观测的发展现状”,地震学报,2004)。但是不论哪种应变仪,均 采用电学传感器进行探测。如我国的FZY-1型钻孔应变仪采用电容传感器 (李海亮等,“FZY-1型多分量式钻孔应变仪的设计”,地震地磁观测与研 究,2004),日本的山内常生采用电磁传感器,我国的王启民提出了“弦 频式钻孔应变仪(中国专利申请CN86100074A)”,池顺良提出的“多分 量同平面径向位移式钻孔应变仪(中国专利200320103157.4)”,等等。这 些电学式的钻孔应变仪都具有相同的缺点,第一,不能抗雷击,抗电磁干 扰;第二,零漂问题严重(邱泽华等,“国外钻孔应变观测的发展现状”, 地震学报,2004)。
光纤传感器与对应的常规传感器相比,在灵敏度、动态范围、可靠性 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尤其具有抗电磁干扰、不怕雷击、无零漂的特点。
因此,本发明提出一种分量式光纤钻孔应变仪,用于在地震探测领域 的地应变探测,重点解决现有钻孔应变仪的电磁干扰,防雷击,零漂问题。
发明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分量式光纤钻孔应变仪, 以解决现有钻孔应变仪的电磁干扰、防雷击、零漂等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分量式光纤钻孔应变仪,包括: 应变筒20,用于感受应变;安装于应变筒20一端的端盖10,用于密封; 不少于一个的安装于应变筒20内部的曲型梁60,用于将应变筒20的形变 转变成轴向位移;不少于一个的固定于曲型梁60的中部和端盖10之间的 测量光栅40,用于测量应变;安装于应变筒20另一端的顶盖50,用于保 护分量式光纤钻孔应变仪的内部结构并密封;光缆41,用于连接安装于井 底的分量式光纤钻孔应变仪和地面解调设备90;地面解调设备90,用于 解调测量光栅40的波长变化,从而得到地应变值。
上述方案中,所述曲型梁60和测量光栅40成对安装,且一般为三对 并互成一定角度,用于测量各个分量的应变。
上述方案中,所述端盖10上进一步安装有凸台11,以便于测量光栅 40的安装固定。
上述方案中,所述应变筒20的侧壁刚度小于端盖10或顶盖50的刚 度。
上述方案中,所述测量光栅40具有一定的初始应力。
上述方案中,所述顶盖50上进一步开有孔51,便于测量光栅40的尾 纤引出。
上述方案中,所述曲型梁60的两端与应变筒20的内壁紧密接触。
上述方案中,所述应变筒20内进一步安装一温度补偿光栅45,用于 进行温度补偿。
上述方案中,所述温度补偿光栅45通过螺钉22固定于应变筒20内 壁,使温度补偿光栅45处于应力自由状态,从而进行温度补偿。
(三)有益效果
从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提供的这种分量式光纤钻孔应变仪,在井下无任何电子元 器件,抗电磁干扰。
2、本发明提供的这种分量式光纤钻孔应变仪,通过光缆连接井下仪 器,光缆可无金属,故防雷击。
3、本发明提供的这种分量式光纤钻孔应变仪,采用波长调制型的光 线光栅传感器,减小了钻孔应变仪的零漂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分量式光纤钻孔应变仪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分量式光纤钻孔应变仪的截面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分量式光纤钻孔应变仪的曲型梁60的另一种安 装方式的截面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提供的分量式光纤钻孔应变仪在井下安装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 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7238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局部一体化对焊式文丘里管
- 下一篇:磁感应检测ABS齿圈节距误差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