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动态深度值产生方法及其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110274347.1 | 申请日: | 2011-09-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02297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27 |
发明(设计)人: | 刘广智;汪淳;姜建德;王星睿;吴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联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N13/00 | 分类号: | H04N1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史新宏 |
地址: | 中国台湾新竹***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动态 深度 产生 方法 及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影像处理方法及其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影像画面的动态深度值产生方法及其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显示技术的进步,可提供3D影像画面的显示器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此种立体显示器所需的影像信息包括2D影像画面及其深度信息。藉由2D影像画面及其深度信息,立体显示器可重建对应的3D影像画面。因此,如何取得2D影像画面的深度信息便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
一般而言,取得影像画面的深度信息的方法可利用计算影像画面中移动物体的变化来取得。在现有技术中,若仅藉由摆动镜头来拍摄影像全景(panning scene)时,有利用不同延迟帧(delayed frames)进入人眼的时间不同来产生深度信息的。在其他情形下,亦有将影像画面中移动物体区分为多个种类,再据此利用不同延迟帧进入人眼的时间不同来产生深度信息的。除此之外,亦有直接将移动物体的移动动量映射为深度信息的。
然而,在上述方法中,皆会产生诸多问题而无法正确地产生深度信息。例如,当前景为静止而背景在移动时(when foreground is static while background is moving,FSBM),现有技术即会产生「深度相反」(reverse depth)的问题,亦即真实影像的深度值较大者却相反地对应于较小的所产生的深度值。另外,利用上述延迟帧原理来产生深度信息的,若其延迟周期较长亦会过度地增加记忆体的负担。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动态深度值产生方法及其装置,可有效产生影像画面的深度信息。
本发明提供一种动态深度值产生方法,适于一二维转三维(2D-to-3D)的影像转换装置。所述动态深度值产生方法包括如下步骤。藉由动态估计(motion estimation),取得一影像画面中多个狭域移动向量(local motion vector)。取得影像画面的一全域移动向量(global motion vector)。计算各狭域移动向量与全域移动向量的移动差值(motion difference)。根据移动差值,取得各区块的动态深度值(depth from motion)。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影像画面包括一黑边区域(black rim)、一周围显示区域与一中心显示区域。取得影像画面的全域移动向量的步骤包括根据周围显示区域的多个狭域移动向量来计算全域移动向量。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上述的中心显示区域是涵盖影像画面的一中心。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周围显示区域是介于黑边区域与中心显示区域两者之间。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周围显示区域包括多个子区域。取得影像画面的全域移动向量的步骤包括如下步骤。计算各子区域中所述狭域移动向量的统计数目分布。根据各子区域的统计数目分布,取得各子区域中具有一最大总数的一狭域移动向量。根据各子区域的最大总数及其所对应的狭域移动向量,决定影像画面的全域移动向量。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多个子区域当中至少两者相重迭。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根据各子区域的最大总数及其所对应的狭域移动向量,决定影像画面的全域移动向量的步骤包括如下步骤。根据各子区域的最大总数,决定各子区域的一区域内全域移动可靠度(intra-region global motion belief)。根据各子区域中的最大总数所对应的狭域移动向量,决定每两子区域之间的一区域间全域移动可靠度(inter-region global motion belief)。根据区域内的全域移动可靠度及区域间的全域移动可靠度,决定影像画面的全域移动向量。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取得影像画面的全域移动向量的步骤包括如下步骤。根据区域内全域移动可靠度及区域间全域移动可靠度,计算各子区域的一全域移动可靠度。根据子区域的全域移动可靠度当中最大者,决定影像画面的全域移动向量。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各子区域其中之一的全域移动可靠度,是根据其中之一的子区域的区域内全域移动可靠度、其中之一的子区域的与其他子区域的区域间全域移动可靠度、以及其他子区域的区域内全域移动可靠度来计算而得。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决定各子区域之间所对应的区域间全域移动可靠度的步骤包括如下步骤。计算各子区域中最大总数所对应的狭域移动向量之间的向量差(vector difference)。根据各最大总数的狭域移动向量之间的向量差的大小,决定各子区域之间所对应的区域间全域移动可靠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联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联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7434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缆线支撑结构
- 下一篇:一种基于CCC帧的异构网络基站触发的切换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