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可用于预防或治疗人溃疡性结肠炎的重组食品级乳酸菌、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无效
申请号: | 201110275102.0 | 申请日: | 2011-09-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2976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25 |
发明(设计)人: | 黄亚东;苏志坚;项琪;张齐好;冯娅 | 申请(专利权)人: | 暨南大学;广州市暨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N1/21 | 分类号: | C12N1/21;C12N15/74;A61K8/99;A61Q19/00;A61K35/74;A61P1/04;A23C9/12;C12R1/01;C12R1/25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王旭 |
地址: | 510632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预防 治疗 溃疡性 结肠炎 重组 食品级 乳酸菌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基因工程领域。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一种制备含人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重组食品级乳酸菌,及其制备方法及所述重组食品级乳酸菌在制备化妆品或用于预防和治疗人溃疡性结肠炎的药物或食品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又称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炎症性肠道病疾病。该疾病的发病部位主要位于结肠的粘膜层,常以溃疡为主,多累及直肠和远端结肠,亦可遍及整个结肠[连军等,2009,新疆医科大学学报,32(11):1619]。UC患者临床表现有持续性或反复发作的腹泻、粘液血便,腹疼或者不同程度的全身疼痛等症状。而从病理方面则显示肠组织呈弥漫性的组织反应,包括溃疡形成、隐窝脓肿、小血管炎症、杯状细胞减少以及各种类型炎症细胞浸润等。此外,流行病学统计分析结果表明,UC的发生率与人口的年龄及性别没有密切相关性。由于UC病程长,常反复发作及容易导致结肠癌的发生,现时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亟待解决的疑难疾病之一[郝薇薇,2002,陕西医学杂志,31(12):1100]。
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UC的发病与多种因素有关,其中遗传因素是患病的基础、免疫紊乱则是发病的关键,而其它因素诸如精神紧张、病原体感染、过敏等是UC发病的可能诱因[赵旭东和张薇,现代医药卫生,2008,24(10):1501]。现有的UC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免疫治疗、生物制剂治疗和手术治疗。尽管这些治疗方法在影响炎症过程有着一定的效果,但并不能改变其病程,因此寻找新的治疗方法已成为现时 临床上治疗UC的迫切需要。
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acid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aFGF)是成纤维细胞因子家族中的基本成员,是一类对来源于中胚层和神经外胚层的多种类型细胞具有广泛生物学活性的细胞生长因子。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包括促分裂活性与非促分裂激素样活性,其中促分裂活性主要包括促血管生成、组织发生、创伤修复以及神经营养作用;而非促分裂激素样活性则主要有抑制细胞凋亡、降低血压、调节细胞Ca2+平衡、促激素分泌和参与中枢反馈调节[Huang Y et al.,2008,Appl.Microbiol.Biotechnol.,77(5):1015]。本实验室动物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具有抗肠道、心肌、肾脏、脑以及视网膜等多种组织器官缺血性损伤的功能,且对急性肝损伤以及各类皮肤创伤疗效显著。此外,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还参与脊髓损伤的修复、可延缓和阻止耳蜗毛细胞在声损过程中的进一步损害以及神经细胞的营养等[Wang W et al.,2008,Life Sci.,82(3-4):190;Huang Z et al.,2007,Toxicol Lett.,170(2):146;Huang Y et al.,2008,Appl.Microbiol.Biotechnol.,77(5):1015;Wu X et al.,2010,J.Cell Mol.Med.,14(1-2):35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暨南大学;广州市暨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暨南大学;广州市暨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7510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