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锯齿滑动式自动伸缩珩磨头无效
申请号: | 201110275779.4 | 申请日: | 2011-09-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84898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21 |
发明(设计)人: | 吴宏立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林汽车制动器厂 |
主分类号: | B24B33/08 | 分类号: | B24B33/08 |
代理公司: | 吉林长春新纪元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2100 | 代理人: | 魏征骥 |
地址: | 130012 ***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锯齿 滑动 自动 伸缩 珩磨头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一种珩磨头,主要应用于航空,航天,军工产品的精密孔系加工。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机械产品越来越复杂,精度也越来越高,珩磨技术在机械制造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目前,国内外使用的珩磨头大致相同,其结构由珩磨头、底板(珩磨油石架)工作面(珩磨油石条)、锥度芯杆、限位螺丝,橡胶圈或拉簧等部分组成。锥度芯杆安装在珩磨头主孔内,底板工作面安装在珩磨头槽内,工作面上有两处沟槽,橡胶圈或拉簧套在沟槽内,底板两端有两处斜度面与芯杆两处锥度面相配合,并起到支撑作用。珩磨工件时,在机床进给机构的控制下,锥度芯杆推动底板斜面使工作面膨胀磨削工件,进给消失后,锥度芯杆回位,而底板工作面靠橡胶圈或拉簧收缩,灵敏度较差,卸下工件时,内孔壁被油石条划出痕迹或拉伤,影响零件使用性能。另外,进给时,锥度芯轴两处锥度面与底板两处斜度面接触受力,受力点在底板工作面两端,底板中间部位产生凹陷变形,珩磨一段时间以后,工作面(珩磨油石条)两边磨损大,中间逐渐产生鼓形,降低底板工作面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锯齿滑动式自动伸缩珩磨头,以解决底板工作面对工件内孔造成划痕或拉伤、底板工作面使用一定时间后产生鼓形状的问题。
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锯齿芯杆位于珩磨头外套内,限位螺钉与锯齿芯杆固定连接,该限位螺钉与珩磨头外套上的槽滑动连接,弹簧套接在锯齿芯杆上,底板工作面安装在珩磨头外套前端长槽内,该底板工作面采用锯齿形结构、且采用三处锥度斜面支撑,该底板工作面上的锯齿与该锯齿芯杆的锯齿啮合。
本发明的优点是:结构新颖,锯齿滑动式自动伸缩珩磨头芯杆、底板工作面均采用锯齿形结构,并且采用三处锥度斜面支撑,珩磨工件时,在机床进给机构的作用下,锯齿芯杆向前推进,三处锥度斜面均匀受力,使底板工作面膨胀磨削工件,由于采用三处支撑面,长时间磨削,工作面不会产生鼓形状。机床进给机构回位时,芯杆在弹簧的作用力下,将底板工作面快速拉回原始状态,不会对工件内孔造成划痕或拉伤现象。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结构示意图,是机床进给退回时,锯齿芯杆在弹簧的作用下,将底板工作面拉回原始状态图;
图2是本发明珩磨时,锯齿芯杆向前推进,底板工作面膨胀状态图;
图3是本发明安装示意图:将锯齿形底板工作面安装在珩磨头外套槽内,暂时用皮套或橡胶圈固定,逐渐推进锯齿芯杆,在皮套或橡胶圈弹性作用下,槽与齿接触,然后轻轻松开芯杆使槽与齿吻合,再去除橡胶圈或皮套;
图4是本发明整体外形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整体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锯齿芯杆2位于珩磨头外套1内,限位螺钉3与锯齿芯杆2固定连接,该限位螺钉与珩磨头外套上的槽滑动连接,弹簧4套接在锯齿芯杆上,底板工作面5安装在珩磨头外套前端长槽内,该底板工作面5采用锯齿形结构、且采用三处锥度斜面支撑,该底板工作面5上的锯齿与该锯齿芯杆的锯齿啮合。
工作原理:珩磨头组装好后并安装在机床动力头上,珩磨时,在机床进给机构的作用下,锯齿芯杆向前推进,底板工作面膨胀磨削工件,在机床进给机构回到原来位置时,锯齿芯杆在弹簧的作用力下,将底板工作面拉回原始状态。
更换底板工作面时,将芯杆向前拽出,使底板工作面与锯齿芯杆完全脱离,可取出底板工作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汽车制动器厂,未经吉林汽车制动器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7577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双端面研磨机的自动装料装置
- 下一篇:用于乐器的支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