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发光书写用具无效
申请号: | 201110276262.7 | 申请日: | 2011-09-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9120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27 |
发明(设计)人: | 张国正 | 申请(专利权)人: | 富士迈半导体精密工业(上海)有限公司;晶鼎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43K29/10 | 分类号: | B43K29/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1600 上海市松江区***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光 书写 用具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书写用具,尤其涉及一种可以安装有固态光源的发光书写用具。
背景技术
目前,固态照明光源是一种可将电流转换成特定波长范围之光源的半导体组件。固态照明光源以其亮度高、工作电压低、功率消耗小、易与集成电路匹配、驱动简单、寿命长等优点,从而可作为光源而广泛应用于照明领域,具体可参见Joseph Bielecki等人在文献2007IEEE,23rd IEEE SEMI-THERM Symposium中的Thermal Considerations for LED Components in an Automotive Lamp一文。目前,固态照明光源广泛应用于照明装置,如教室灯,路灯等等。
传统上,书写用具并无安装照明装置,因此,在光线不明亮的场合,无法清楚书写笔记,如会议进行中,会场关灯的情况下,参与会议人士要在光线不明的会议室内进行记录,对于参与会议人士会造成一定的困扰。当兵时,士兵于晚点名后,宿舍内关灯的情况下,在床边光线昏暗不清楚状态下,书写信件的情况。因此,目前于夜间或野外露营没有灯光的特殊场地,若要进行书写时,往往必须配合手电筒或其它照明装置的辅助,实为不便。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发光书写用具,可以在黑暗中的场合清楚地书写文字,而不会伤害视力。
一种具照明功能之发光书写用具,其包括一笔杆、一笔心、至少一固态光源、一旋转件,及所述笔杆相对于笔尖的一端具有一平板,所述旋转件与平板相连接,其中,所述旋转件可以转动一角度,所述至少一固态光源可装置于所述旋转件中,所述笔杆内可以装置一电池,用以提供电能给至少一固态光源。
上述的具照明功能之发光书写用具可以让消费者在黑暗的场所,清楚地撰写文件。
附图说明
图1是为本发明较佳实施方式的发光书写用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为本发明较佳实施方式的发光书写用具的使用状态图。
图3是图1的尚未导电的发光书写用具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图2的导电的发光书写用具的局部放大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发光书写用具 1
笔芯 11
笔心 12
旋转件 13
固态光源 14
第一金属电极 15a
第二金属电极 15b
卡扣 16
凹槽 17
平板 18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举较佳实施方式详细描述。
请参考图1至图2,本发明较佳实施方式的一种具有照明功能之发光书写用具1,其包括一笔杆11、一笔心12、至少一固态光源14、一旋转件13,以及在所述笔杆11相对于一笔心12的一端具有一平板18,其中,所述旋转件13与所述平板18相连接,所述旋转件13可以转动一角度,所述至少一固态光源14可装置于所述旋转件13中,所述笔杆11内可以装置一电池(图未示),用以提供电能给至少一固态光源14。
请参考图3,所述笔杆11相对于笔尖的一端具有一平板18,其中,所述平板18具有至少一第一金属电极15a及二凹槽17,其中,所述旋转件13,具有至少一第二金属电15b及二卡扣16。当旋转件13平行所述笔杆11的长轴方向,所述旋转件13的第二金属电极15b与所述平板18的第一金属电极15a,尚未产生接触;此时并未导电,因此,没有电能可以驱动固态光源14发光。
请参考图4,当旋转件13,垂直所述笔杆11的长轴方向,此时,所述旋转件13的第二金属电极15b与所述平板18的第一金属电极15a接触;当第一金属电极15a与第二金属电极15b互相接触时,此时立即会导电,所述固态光源14会开始发光。同时,所述卡扣16将会固定于所述凹槽17之内部,可以帮助定位。
更进一步,所述笔杆11及所述旋转件13可以选用自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及热固性材料。
更进一步,所述固态光源14可以选自发光二极管(LED)、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及雷射(Laser)。
以上所述系藉由实施例说明本发明之特点,其目地在于使熟悉所述技术者能了解本发明之内容并据以实施,而非限定本发明之专利范围,故凡其它未脱离本发明所揭示之精神所完成之等效修饰或修改,仍应包括在以下所述申请专利范围之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富士迈半导体精密工业(上海)有限公司;晶鼎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富士迈半导体精密工业(上海)有限公司;晶鼎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7626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