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热水器马桶组合式节水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10276495.7 | 申请日: | 2011-09-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2521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25 |
发明(设计)人: | 李永明;张翀;谢茴茴;蒋金;刘鹏;高乃云;唐玉霖 | 申请(专利权)人: | 同济大学 |
主分类号: | E03D1/22 | 分类号: | E03D1/22;E03D1/24 |
代理公司: | 上海智信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2 | 代理人: | 吴林松;周醒 |
地址: | 201109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热水器 马桶 组合式 节水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活用品领域,涉及一种生活卫浴用品,更具体地说是一种热水器马桶组合式节水装置。
背景技术
热水器因其使用方便,目前已经成为宾馆、公共设施和家庭的日常生活电器设备之一。但是,在热水器烧好热水后,第一次打开热水开关时,莲蓬头不会立刻出热水,而是先出冷水,一段时间后才会出热水。这样在使用过程中,特别是在冬天,冷水溅到身上会给人以冰冷刺骨的不舒适感,尤其是对儿童、孕妇、老人,这种刺激带来的不适感更强;同时,在使用过程中也会给使用者增加诸多麻烦;更为重要的是,在大部分时候,这部分水是被白白地放掉了,对生活用水造成极大的浪费。为节约用水起见,人们十分期待能有一个好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
虽然目前有很多研究对热水器节水装置在技术上不断地进行改进,例如中国专利号为201020186915.3的实用新型专利采用n型弯和储水箱实现这一部分冷水的收集,还有中国专利号为200710032339.X的发明专利,采用设置水泵的方式实现冷水的回流,但这些研究都存在着增加了系统的复杂度,成本较高,不易推广等缺点,与国家当下倡导的“节能减排、循环利用”的要求不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热水器马桶组合式节水装置,解决每次使用热水器时,需要等热水器管路中的冷水流完之后才有热水流出,而这部分冷水又通常被浪费掉的问题。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热水器马桶组合式节水装置,在不破坏淋浴器具原有的功能的前提下,安装本发明的节水装置,用户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使用。
本发明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热水器马桶组合式节水装置,解决现有节水装置所存在的需要提供外加动力设备(如水泵)、能耗高等的问题。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热水器马桶组合式节水装置,其包括节水管,节水管的一端和热水器的热水管连接,另一端进入马桶桶缸中,节水管上设有节水阀。
进一步,所述马桶桶缸包括活动挡板系统、进水控制系统和出水控制系统,活动挡板系统将马桶桶缸的空间一分为二,分别为第一隔室和第二隔室,节水管伸入该第一隔室中,进水控制系统和出水控制系统分别安装于第二隔室内。
所述活动挡板系统包括活动转轴、活动挡板和垫层,活动转轴设置于马桶桶缸顶部壳体上,垫层设置于马桶桶缸底部且位于第一隔室内,活动挡板上端与活动转轴相连,下端则紧贴垫层。
所述进水控制系统包括进水管、进水管阀、支架、连杆和浮球,进水管一端与外部水源连接,另一端延伸入马桶桶缸的第二隔室,且另一端的端部设有进水管阀,进水管阀与连杆一端连接;连杆的另一端与浮球相连,且连杆由支架固定并能够绕其转动;支架固定于进水管上。
所述出水控制系统包括出水管、出水阀和出水按钮,出水按钮与出水阀连接;出水阀设置于出水管末端且位于马桶桶缸的第二隔室中。
由于采用了上述方案,本发明具有以下特点:本发明解决了每次使用热水器时,需热水器管路中的冷水被浪费掉的技术问题;同时也解决了新设计的方案不破坏淋浴器具原有的功能,提供了一种独立的节水回流装置,人们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使用;再同时还解决了现有节水装置所存在的需要提供外加动力设备(如水泵)、能耗高等的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无需外动力设备的热水器马桶组合式节水装置。本发明装置成本较低,可以批量生产;用途广泛,可用于宾馆、公共设施和一般家庭,易于推广;能量耗散小,符合当下“节能减排”的要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组合式节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所示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热水器马桶组合式节水装置,是通过在原有的淋浴混水阀系统的热水管上增加一根管段,这根管段再与坐式马桶的桶缸相连接实现的。热水器的混水阀1分别连接有热水管2和冷水管(图未示)。本发明的热水器马桶组合式节水装置包括节水管4,节水管4的一端和热水管2连接,另一端进入马桶桶缸5中,从而热水管2中不能利用的冷水可以流入马桶桶缸5中;且节水管4上设有节水阀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同济大学,未经同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7649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