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自动售货机的商品出货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10276532.4 | 申请日: | 2011-09-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0281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04 |
发明(设计)人: | 福田胜彦;岩子努;阪光广 | 申请(专利权)人: | 富士电机零售设备系统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G07F11/16 | 分类号: | G07F11/16 |
代理公司: | 北京尚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22 | 代理人: | 龙淳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 售货 商品 出货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将以横置的姿势在上下方向收纳的商品中的最下端位置的商品分出后出货(搬出)的自动售货机的商品出货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防止商品出货故障的自动售货机的商品出货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这种自动售货机的商品出货装置配置于以横置姿势在上下方向收纳商品的商品通道的下部,具有:保持最下端位置的商品(也称作销售商品)的第一保持部件、和当将最下端位置的商品出货时保持从下数第二个位置的商品(也称作下一个销售商品)的第二保持部件。上述第一保持部件中基端被轴支承在形成商品通道的壁的基板上,其前端一侧在从基板大致水平地突出至商品通道的突出位置(也称作销售待机位置)和从商品通道退回(隐没于基板)的退避位置之间自由移动,上述前端一侧被弹簧沿着向销售待机位置突出的方向施力。上述第二保持部件的基端被轴支承在基板上,与该轴支点相比位于上方的前端(商品卡止部)从基板沿着斜上方突出至商品通道的突出位置和从商品通道退回(隐没于基板)的退避位置自由地移动,上述前端被弹簧沿着返回退避位置(隐没于基板)的方向施力。在上述基板的背面(与商品通道相反一侧的面)附设有根据规定时间间隔(时间长度)的销售指令而被激励的电磁螺线管以及与该电磁螺线管的插棒式铁心(plunger,柱塞)连结的联动机构。上述电磁螺线管的插棒式铁心以及联动机构被复位弹簧保持在销售待机状态。
上述第一保持部件及第二保持部件借助联动机构被上述电磁螺线管驱动。在上述电磁螺线管未被通电的状态(销售待机状态)下,第一保持部件借助联动机构被锁定在突出至商品通道的销售待机位置以保持销售商品。另一方面,第二保持部件利用弹簧返回隐没于基板的退避位置。在上述电磁螺线管被通电时,第一保持部件被联动机构的锁定就被解除,并且因销售商品的重量朝着隐没于基板的退避位置移动,在销售商品被出货(不再承受销售商品的重量)时,利用弹簧返回销售待机位置。与此同时,第二保持部件借助联动机构,从隐没于基板的退避位置突出至商品通道并且被锁定在该突出位置,以保持下一个销售商品。然后,不再对电磁螺线管通电,于是,因复位弹簧的作用,电磁螺线管的插棒式铁心以及联动机构复位,第一保持部件被锁定在销售待机状态,第二保持部件返回退避位置。
对于这种自动售货机的商品出货装置,众所周知,在前后排列的商品通道之间,将相同结构的商品出货装置背对背地组合成对地组装来设置。为了实现背对背地组合成对的商品出货装置的薄型化,其厚度形成为薄型,确保在销售待机状态下隐没于基板的各个第二保持部件不互相干扰。因此,第二保持部件的前端(卡止下一个销售商品的商品卡止部)的宽度也形成为薄型,在突出至商品通道的第二保持部件的商品卡止部和基板之间产生缝隙。另一方面,对于饮料容器的强度小的商品(例如,塑料瓶装饮料(PET瓶装饮料)),在上方层叠的商品重量也叠加,被卡止在第二保持部件的商品卡止部的部位变形,有可能进入第二保持部件的商品卡止部与基板之间的缝隙中。在商品容器进入上述缝隙中的情况下,第二保持部件就不能够返回退避位置,引起即使商品通道中还存有商品但也无法销售商品这样的销售故障。为了解决该问题,在第二保持部件的上方位置,设置以自由旋转的方式被轴支承在基板上且下垂至与第二保持部件的前端(商品卡止部)接触的位置的封闭板,以堵住上述缝隙(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该专利文献1中所公开的封闭板与第二保持部件向突出位置的移动连动而进出商品通道,位于上述第二保持部件的前端(商品卡止部)和下一个销售商品之间,堵住第二保持部件的商品卡止部和基板之间的缝隙。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1-283104号公报(图5、图6)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富士电机零售设备系统株式会社,未经富士电机零售设备系统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7653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