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复合塑性成型体的制造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277335.4 | 申请日: | 2011-09-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90941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27 |
发明(设计)人: | 魏良安 | 申请(专利权)人: | 魏良安 |
主分类号: | B29C70/36 | 分类号: | B29C70/36;B29C70/54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张晶 |
地址: | 中国台湾新北市板***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复合 塑性 成型 制造 方法 | ||
1.一种复合塑性成型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步骤:
将不可塑性材料层与公模体的凸型模部或母模体的凹型模部的导角处的对应边缘位置裁开,形成切割端;
再将该不可塑性材料层的切割端的两个相邻边缘相互结合为结合端;
接着将不可塑性材料层铺设于公模体的凸型模部或母模体的凹型模部上;
再将公模体与母模体相互合模为模体组件,合模后的公模体的凸型模部上的不可塑性材料层与母模体的凹型模部之间形成容置空间,或在合模后的母模体的凹型模部上的不可塑性材料层与公模体的凸型模部之间形成容置空间;
通过高压高温将熔融的可塑性塑料注射填满于该容置空间内,使熔融的可塑性塑料分布于不可塑性材料层表面上并黏附结合,成型为塑料成型体;
公模体与母模体相互脱离并脱模;
该塑料成型体与不可塑性材料层成型为所需形状的复合塑性成型体的成品。
2.一种复合塑性成型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步骤:
将不可塑性材料层与公模体的凸型模部或母模体的凹型模部的导角处的对应边缘位置裁开,形成切割端;
再将不可塑性材料层铺设于公模体的凸型模部或母模体的凹型模部上;
接着将铺设于公模体的凸型模部或母模体的凹型模部上的不可塑性材料层的切割端的两个相邻边缘相互结合为结合端;
再将公模体与母模体相互合模为模体组件,合模后的公模体的凸型模部上的不可塑性材料层与母模体的凹型模部之间形成容置空间,或在合模后的母模体的凹型模部上的不可塑性材料层与公模体的凸型模部之间形成容置空间;
通过高压高温将熔融的可塑性塑料注射填满于该容置空间内,使熔融的可塑性塑料分布于不可塑性材料层表面上并黏附结合,成型为塑料成型体;
公模体与母模体相互脱离并脱模;
该塑料成型体与不可塑性材料层成型为所需形状的复合塑性成型体的成品。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复合塑性成型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复合塑性成型体可依据需要成型为各种不同的形状。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复合塑性成型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塑料成型体的塑料材料可依据需要为ABS、PP、HIPS、PS、POM、PE、PVC、PC、PET、尼龙、橡胶的至少其中之一的可塑性塑料材料。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复合塑性成型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不可塑性材料层的切割端的两个相邻边缘可依据需要以胶带、胶质体或以热熔、车缝的至少其中之一的方式来相互结合为结合端。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复合塑性成型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不可塑性材料层的材料可依据需要为植物性纤维类、纤维绒毛层类、麻布类、碳纤维类、编织布类、玻璃纤维类或不可塑性的合成聚合物、不可塑性的网状聚合物的至少其中之一的不可塑性的材料。
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复合塑性成型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复合塑性成型体的不可塑性材料层黏附结合于塑料成型体的内缘表面上。
8.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复合塑性成型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复合塑性成型体的不可塑性材料层黏附结合于塑料成型体的外缘表面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魏良安,未经魏良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77335.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地埋式生物滤池废气处理装置
- 下一篇:一种便于抽出模具的硫化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