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安全验枪桶有效
申请号: | 201110277454.X | 申请日: | 2011-09-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45130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22 |
发明(设计)人: | 陈建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建波 |
主分类号: | F41A31/00 | 分类号: | F41A31/00;F42B3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北新智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00 | 代理人: | 陈英 |
地址: | 100070 北京市丰***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安全 验枪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枪械安全保障领域,提供一种枪支收发过程中的验枪装置。
背景技术
在枪械安全管理规程中规定,在枪支收回入库和出库发出时,或者在对枪支分解擦拭保养后,为消除潜在的安全隐患,枪支的交接人员都要进行验枪,即要确认交接的枪支内确实没有子弹。
验枪的一般做法有目测和击发两种。目测法可靠性低,现已很少使用。击发验枪即枪支交接时用手扣动扳机,将枪内可能留有的子弹全部打出,确认为空枪为止。
在现有技术中,击发验枪一般是枪口朝天或朝地击发,这种验枪法十分危险,容易发生因错误操作导致的枪支走火事故,不适合室内如枪库使用,如果是在车内或其他交通工具内这种验枪方法的危险程度就更高,根本不能采用。因此,目前非室外的验枪只能采取目测验枪,而没有更加安全的办法。另外,在室外这种击发验枪法也不是很安全的,朝天击发,在城市,会对楼房、高大建筑内的人员直接造成危险;如果是朝地击发,也会有跳弹伤人的危险。还有一种击发验枪法,就是在固定场所设置一个验枪板,验枪者枪口对着验枪板击发。使用这种验枪方法,需要一个较大的空间,以保证足够的射程,同时要求验枪人枪口要对准验枪板,如果打偏,还是可能伤人,这种验枪板验枪法也存在安全系数不高的缺陷,而且在固定场所以外的验枪,验枪板验枪法难于实现。现有击发验枪中还有向水中击发的做法。设置一个专用水槽,为了确保安全,适应各种射程的枪支,一般水槽的深度应该在1.5米左右,这样,水槽就要有很大的体积,还要始终保持水槽的水位,水分的蒸发还会使枪支受潮而导致锈蚀,因此,水槽验枪更不宜普遍在枪库内使用。
现有技术中还有一种蜗壳式验枪装置,其包括一个由高强度钢制成壁很厚的蜗壳,其内设有螺旋通道,枪口对准螺旋通道的切线入口击发,子弹在螺旋通道中碰撞得到减速。这样的验枪装置体积很大,而且加工难度大,造价高,难以固定安装。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改进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击发验枪时安全可靠、可以随交通工具携带、使用方便、结构简单的安全验枪桶。
本发明进一步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需要安装还可以移动摆放的安全验枪桶。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安全验枪桶,包括一箱体和一筒体,
所述箱体为一上部敞口的壳体,在该箱体内设置填充物;
所述筒体的上下两端敞口,其中的下端与所述箱体的上部敞口匹配固联,其中的上端为插枪口。
作为简化结构的另一种验枪桶技术方案为:
一种安全验枪桶,包括一箱体和一筒体,
所述箱体为一上部敞口的壳体;
所述筒体的上下两端敞口,其中的下端与所述箱体的上部敞口匹配固联,其中的上端为插枪口。
在上述验枪桶中,所述填充物设置的目的是作为能量吸收材料,使得击发出来的子弹滞留在其中。
该填充物可以是包括:整块固体物质层和散碎物质或不定型的固体物质填充层,其相间地设置在所述箱体内。
所述填充物中的整块固体物质层为木板,或铁皮,或铝板、或铅板、或锡板。
所述填充物中的散碎物质可以为颗粒状物质层。
所述填充物中的不定型固体物质填充层可以为固体非金属物质层。
所述填充物中的第一层优选为整块固体物质层。
或者,所述填充物中的顶层优选为软质防弹材料层。
所述填充物的最下面一层优选为防穿透层,其可以为钢板。
所述填充物的层数和排列次序以及各层的材质可以根据制作需要加减、组合、排序和选用。
所述箱体中的所述散碎物质填充层可以设置为颗粒状物质层,例如为砂子;所述不定型的固体物质填充层可以为固体非金属物质层,例如为弹道凝胶或肥皂。
所述箱体中的所述填充物中的最顶层优选设置软质防弹材料,如凯夫拉纤维、芳纶、高分子聚乙烯纤维等。
所述箱体可以由钢板制成。这样,就可以不再另外设置防穿透层的钢板层了。
所述筒体优选为插枪口一端较小、连接箱体一端较大的锥形筒体。
该筒体可以为柱状筒体或圆锥形筒体,优选为多棱锥形筒体。
该筒体的内壁上可以设一衬层,该衬层为软质防弹材料。
所述筒体的上端上最好是固接一枪管导管,该枪管导管构成所述插枪口。该枪管导管的口径与枪支的枪管口径匹配,使得验枪时,可以将枪管插设在枪管导管中击发。
所述插枪口的形状可以是圆形,也可以是椭圆形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建波,未经陈建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7745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室内分布天线系统和多模式通信方法
- 下一篇:往复逃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