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生物基网引导下的沉水植物种植模式无效
申请号: | 201110277542.X | 申请日: | 2011-09-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1525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18 |
发明(设计)人: | 王丽卿;季高华;张玮;赵风斌;徐后涛;张瑞雷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水生环境工程有限公司;上海海洋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G1/00 | 分类号: | A01G1/00;A01G9/02;C02F3/32 |
代理公司: | 上海硕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31251 | 代理人: | 王法男 |
地址: | 20009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生物 引导 植物 种植 模式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域环境生态修复技术,尤其是指一种生物基网引导下的沉水植物种植模式。适用于水体深度在1.5-2.0m、透明度较低、有风浪影响的富营养化水体沉水植物修复;也可用于景观水系进水口河道的水质预处理系统。
背景资料
目前生态修复已成为富营养化湖泊水环境整治的优选措施,在江苏太湖、云南滇池都开展了相关研究。水域环境生态修复的关键在于水生植被的恢复,而水生植被的恢复重点是沉水植物的恢复。对于湖泊水体而言,风浪和低透明度是影响水生植物成活的关键性因素。因此,如何消减风浪、提高透明度,为沉水植物的生长提供较为适宜的环境是湖泊水域生态修复的一大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旨在提出一种生物基网引导下的沉水植物种植模式,通过生物基网+浮叶植物复合系统,达到消减风浪、有效提高透明度、成功种植沉水植物的功效,为富营养化湖泊的水生植被修复和景观水系进水口河道水质的预处理寻找一种科学可行的模式。
这种生物基网引导下的沉水植物种植模式,包括设置在湖泊水体中的生物基网,以及与基网配套的浮叶植物、沉水植物,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生物基网包括:相隔一定距离、并固定于水底泥土中的柱杆1.1,固定在水中柱杆上的有孔网片1.3,设置在有孔网片上部、并经铁丝或绳索固定的泡沫塑料浮球1.2,设置在水中有孔网片底部、并与有孔网片底部和插入湖底泥土中的柱杆固定成一体的石笼1.4;由此组成条状互为相连的水体区间。
在所述的条状互为相连的水体区间内,以间隔交错形式种植浮叶植物、沉水植物。
所述的柱杆为毛竹,其底部入土深度不小于0.50m,相邻两根柱杆之间的距离为2m;每两排生物基网之间的间距为5~10m。
所述的浮叶植物为菱、睡莲类植物;所述的沉水植物为苦草、轮叶黑藻。
所述的生物基网以直线状、或者“Z”字形状排布。
根据以上技术方案提出的这种生物基网引导下的沉水植物种植模式,利用固定在湖底的毛竹、固定在毛竹上的网片、以及后期扎根于泥土中的沉水植物起到消减风浪的作用,同时,在该技术实施过程中生物基网上会附着大量的藻类和原生动物,形成一层生物膜,不仅对水体中的悬浮物质产生截留作用,还会应生物基网上附着的丝状藻类起到对水体水质的净化作用。显然这种生物基网固定在毛竹上,浮叶植物的根系扎于泥土中,这两者都会对风浪产生消减作用。此外,种植存活的浮叶植物逐渐会对水体产生遮光作用,抑制浮游藻类的生长。浮叶植物和生物基网复合系统的净化作用可使水体透明度提高。
附图说明:
图1生物基网平面布局图;
图2生物基网系统剖面图;
图3生物基网系统装配图。
图中:1-生物基网系统1.1-毛竹 1.2-泡沫塑料浮球 1.3-网片1.4-石笼 1.5-绳索 2-浮叶植物 3-沉水植物 4-水面 5-泥土。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3所示的这种生物基网引导下的沉水植物种植模式,包括设置在湖泊水体中的生物基网,以及与基网配套的浮叶植物、沉水植物,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生物基网包括:相隔一定距离、并固定于水底泥土中的柱杆1.1,固定在水中柱杆上的有孔网片1.3,设置在有孔网片上部、并经铁丝或绳索固定的泡沫塑料浮球1.2,设置在水中有孔网片底部、并与有孔网片底部和插入湖底泥土中的柱杆固定成一体的石笼1.4;由此组成条状或块状互为相连的水体区间。
在所述的条状或块状或块状互为相连的水体区间内,以间隔交错形式种植浮叶植物、沉水植物。
所述的柱杆为毛竹,其底部入土深度不小于0.50m,相邻两根柱杆之间的距离为2m;每两排生物基网之间的间距为5~10m。
所述的浮叶植物为菱、睡莲类植物;所述的沉水植物为苦草、轮叶黑藻。
所述的生物基网以直线状、或者“Z”字形状排布。
在上述技术方案实际应用中,作为柱杆使用的毛竹,以10cm粗的毛竹为宜。作为网片使用的尼龙网其网格孔径以1cm左右为宜;所述的石笼1.4可以采用尼龙网袋或金属网袋。
B生物基网系统1装配:
如图3所示,将毛竹制的柱杆打入水底泥土中50cm以上,生物基网底纲装配石笼沉入水体底泥,顶杠用绳索穿连,每隔0.5米绑上一个泡沫塑料浮球以悬浮水面,每隔2米用绳索或铁丝把顶杠绑在竹桩固定,以免风浪吹动使生物基网移动。
浮叶植物种植:如图1所示,每隔5-10米设置一排生物基网,浮叶植物2间隔种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水生环境工程有限公司;上海海洋大学,未经上海水生环境工程有限公司;上海海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7754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