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成品残留液回收型酶制剂发酵液后提取生产线无效
申请号: | 201110278133.1 | 申请日: | 2011-09-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9968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04 |
发明(设计)人: | 吴友标 | 申请(专利权)人: | 淮北市三和诺生物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M1/12 | 分类号: | C12M1/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5029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成品 残留 回收 酶制剂 发酵 提取 生产线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发酵液后提取系统,更确切地说涉及一种能回收后提取过滤设备成品残留液的酶制剂发酵液后提取生产线。
背景技术:
酶制剂发酵液的后提取工艺,决定了酶制剂最终产品的清亮度、有效成分的纯度、除渣除菌效果、产品质量的稳定性,也即最终影响产品是否有高的品质、是否满足更广泛用途所需要求,生产过程是否节能减排、是否更加环保,因此,加强酶制剂后提取工艺的研究和开发,对酶制剂产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工业价值。
我国传统酶制剂提取工艺简单粗糙,一般采用板框压滤加超滤浓缩,产品含杂质多,除菌除固效果差,产品澄清度差,产品很难达到食品级要求;同时,废液、废渣排放较多,难以达到环保要求;能耗大、劳动强度高,不适合产业发展要求。而且,常规超滤浓缩设备,在生产完成后,尚有大量成品残留液滞留在设备、管道内;酶制剂作用特殊、价值高,常规排放即会造成环境污染又会造成成品的浪费;另外管道、设备内残留液清理会消耗大量用水,增加用水量和废水处理量,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酶制剂发酵液后提取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回收后提取过滤设备成品残液的成品残液回收型酶制剂发酵液后提取生产线,不仅能高效除菌、除渣、纯化有效成分,还能排尽卷式膜超滤设备系统内成品残留液。
本发明包括板框压滤机等,其特征在于发酵液储罐的出口通过阀门、泵与板框压滤机的进口相连通,板框压滤机的出口通过阀门连接到压滤清液储罐,组成板框压滤系统;压滤清液储罐的出口通过阀门、泵与微滤膜过滤机的进口相连通,在压滤清液储罐出口连接的泵的出口,通过泵、阀门与微滤膜过滤机截留液出口连接成一个小回路,组成管式微滤循环系统;微滤膜过滤机的出口通过阀门连接微滤超滤后浓缩液储罐,微滤超滤后浓缩液储罐的出口通过阀门、泵与超滤膜过滤机的进口相连通,在卷式超滤膜过滤机截留液出口,通过两个串联的阀门与浓缩液储罐连接成一个回路,组成卷式超滤膜过滤系统;在微滤膜过滤机的清液出口通过阀门连接无菌空气支路;在微滤超滤后浓缩液储罐出口与超滤膜过滤机之间连接一个与泵并联的带控制阀的旁路。
所述的压滤清液储罐、微滤超滤后浓缩液储罐还连接呼吸器,以调节罐内压力、阻止外来灰尘落入过滤管道系统。
在发酵液储罐出口连接的泵的出口,通过阀门连接一支路与发酵液储罐相连,板框压滤机出口通过阀门连接一支路与发酵液储罐相连。
在微滤膜过滤机的截留液出口,通过两个串联的阀门与压滤清液储罐连接成一个中回路;通过两个串联的阀门与发酵液储罐构成一个大回路。
在卷式超滤膜过滤机的截留液出口,通过两个串联的阀门连接成一个成品液出口;在卷式超滤膜过滤机清液出口,通过阀门连接成废液出口。
在压滤清液储罐的灌顶处,通过阀门连接纯净水(透析水)支路。
在压滤清液储罐灌顶,通过呼吸器连接成压滤清液储罐呼吸出口;在微滤超滤后浓缩液储罐灌顶,通过呼吸器连接成微滤超滤后浓缩液储罐呼吸出口。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发明综合采用了板框压滤、管式膜微滤、卷式膜超滤的密封式过滤新型工艺,结合压滤、微滤、超滤设备特点,充分利用各设备的优势,在除菌除渣、纯化有效成分、减少劳动强度、节能减排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1、利用板框压滤机形成过滤层后有很好的固液分离效果,固相部分含液量少,有效成分损失小,固体含水量少,固相干燥成本低;板框压滤能将发酵液绝大部分固相分离,改善了微滤膜工况。
2、微滤膜能有效地截留发酵液中板块压滤后残留的菌体杂质及高分子可溶物质,保证产品澄清度高、含杂质少;微滤截留部分返回压滤机能最大可能回收固体,分离液相,回收有效成分,同时,减轻排放的环保压力。
3、超滤膜能过滤小分子物质,截留有效成分,提高成品纯度;可根据成品活力要求,调整浓缩倍数;超滤浓缩属物理分离,成本低,能耗少。
4、无菌空气能有效地排净卷式超滤膜过滤机系统中成品残留液,减少成品浪费和废水排放。
附图说明:
附图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发酵液储罐,2.板框压滤机,3、7.呼吸器,4.压滤清液储罐,5.微滤膜过滤机,6.微滤超滤后浓缩液储罐,8.超滤膜过滤机;
F表示阀门,F1、F2……F18、F19;B表示泵:B1、B2、B3、B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附图所示,本发明包括系统主体结构,以及系统支路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淮北市三和诺生物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淮北市三和诺生物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7813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