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在CO2超临界状态下制备高度乙酰化大豆磷脂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278485.7 | 申请日: | 2011-09-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12467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03 |
发明(设计)人: | 于殿宇;王俊国;王立琦;张敏;王妍;李志平;王雪;李越;张佳宁;时敏;陈晓慧;周璇;宋云花;刘鑫;张春艳 | 申请(专利权)人: | 于殿宇 |
主分类号: | C07F9/10 | 分类号: | C07F9/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50030 黑龙江省***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co sub 临界状态 制备 高度 乙酰化 大豆磷脂 方法 | ||
1.一种在CO2超临界状态下制备高度乙酰化大豆磷脂的方法,在一定反应条件下进行高度乙酰化大豆磷脂制备的方法,其特征步骤如下:
步骤一:在CO2超临界状态下,将透明磷脂和与乙酸酐在高压反应釜中共热,选择乙酸酐的用量为透明磷脂质量的1.2%~5.2%,在温度60℃,搅拌速度为30rpm的条件下搅拌35min。反应一段时间后,加入磷脂原料重量2%的、浓度为10%的氢氧化钠中和,调pH值为7。然后真空脱水至1%以下,迅速冷却至50℃,得到高度乙酰化大豆磷脂,测定其酰化率,确定乙酸酐的用量。
步骤二:选择反应温度为35~85℃,过程同步骤一,确定反应最适温度;
步骤三:选择反应时间分别为20~45min,过程同步骤一,确定反应时间;
步骤四:选择反应的pH为6.5~8.5,过程同步骤一,确定反应的pH;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在CO2超临界状态下制备高度乙酰化大豆磷脂的方法,在一定反应条件下进行高度乙酰化大豆磷脂制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将反应中的乙酸酐用量为透明磷脂质量的1.2%~4.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在CO2超临界状态下制备高度乙酰化大豆磷脂的方法,在一定反应条件下进行高度乙酰化大豆磷脂制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将反应中的乙酸酐用量为透明磷脂质量的2%~3.6%。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在CO2超临界状态下制备高度乙酰化大豆磷脂的方法,在一定反应条件下进行高度乙酰化大豆磷脂制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选择反应温度为35~7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在CO2超临界状态下制备高度乙酰化大豆磷脂的方法,在一定反应条件下进行高度乙酰化大豆磷脂制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选择反应温度为45~75℃。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在CO2超临界状态下制备高度乙酰化大豆磷脂的方法,在一定反应条件下进行高度乙酰化大豆磷脂制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三中选择反应时间分别为20~40min。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在CO2超临界状态下制备高度乙酰化大豆磷脂的方法,在一定反应条件下进行高度乙酰化大豆磷脂制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三中选择反应时间分别为25~40min。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在CO2超临界状态下制备高度乙酰化大豆磷脂的方法,在一定反应条件下进行高度乙酰化大豆磷脂制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四中选择反应的pH为6.9~8.1。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在CO2超临界状态下制备高度乙酰化大豆磷脂的方法,在一定反应条件下进行高度乙酰化大豆磷脂制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四中选择反应的pH为6.9~7.7。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于殿宇,未经于殿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78485.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提高同轴度的装夹系统
- 下一篇:可提高使用寿命的线性滑轨
- 一种Nd<sub>2</sub>O<sub>3</sub>-Yb<sub>2</sub>O<sub>3</sub>改性的La<sub>2</sub>Zr<sub>2</sub>O<sub>7</sub>-(Zr<sub>0.92</sub>Y<sub>0.08</sub>)O<sub>1.96</sub>复相热障涂层材料
- 无铅[(Na<sub>0.57</sub>K<sub>0.43</sub>)<sub>0.94</sub>Li<sub>0.06</sub>][(Nb<sub>0.94</sub>Sb<sub>0.06</sub>)<sub>0.95</sub>Ta<sub>0.05</sub>]O<sub>3</sub>纳米管及其制备方法
- 磁性材料HN(C<sub>2</sub>H<sub>5</sub>)<sub>3</sub>·[Co<sub>4</sub>Na<sub>3</sub>(heb)<sub>6</sub>(N<sub>3</sub>)<sub>6</sub>]及合成方法
- 磁性材料[Co<sub>2</sub>Na<sub>2</sub>(hmb)<sub>4</sub>(N<sub>3</sub>)<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 及合成方法
- 一种Bi<sub>0.90</sub>Er<sub>0.10</sub>Fe<sub>0.96</sub>Co<sub>0.02</sub>Mn<sub>0.02</sub>O<sub>3</sub>/Mn<sub>1-x</sub>Co<sub>x</sub>Fe<sub>2</sub>O<sub>4</sub> 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 Bi<sub>2</sub>O<sub>3</sub>-TeO<sub>2</sub>-SiO<sub>2</sub>-WO<sub>3</sub>系玻璃
- 荧光材料[Cu<sub>2</sub>Na<sub>2</sub>(mtyp)<sub>2</sub>(CH<sub>3</sub>COO)<sub>2</sub>(H<sub>2</sub>O)<sub>3</sub>]<sub>n</sub>及合成方法
- 一种(Y<sub>1</sub>-<sub>x</sub>Ln<sub>x</sub>)<sub>2</sub>(MoO<sub>4</sub>)<sub>3</sub>薄膜的直接制备方法
- 荧光材料(CH<sub>2</sub>NH<sub>3</sub>)<sub>2</sub>ZnI<sub>4</sub>
- Li<sub>1.2</sub>Ni<sub>0.13</sub>Co<sub>0.13</sub>Mn<sub>0.54</sub>O<sub>2</sub>/Al<sub>2</sub>O<sub>3</sub>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